文章内容

长安大学 - 《长安大学报》

踔厉同心谱写学校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五)

2022-12-02     浏览(295)     (0)

交通强国建设让人民享有美好交通服务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历史的年轮一圈圈划过。伴随着新时代十年波澜壮阔的发展建设步伐,我们迎来了党的二十大的胜利召开。

这十年,风雨兼程,筚路蓝缕,我作为一名交通科技与建设管理工作者,亲历和见证了我国交通事业由大国迈向强国的宏大变革历程。继港珠澳大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等国之重器之后,深中通道的问世、平南三桥的雄起、天山胜利隧道的开建,无不展现着勇攀全球交通建设高峰的豪气,继续创造着新的多项世界第一。

这十年,春华秋实,沧桑巨变,作为一名普通民众,我也切身感受和体验了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发展带给我们的便捷与服务。物优其流、人享其行就在身边:网上购票,让我们不再受排队之苦;智慧导航,让我们不再受迷路之困;网约车、共享单车等,极大地改变了交通组织和消费模式,提升了出行的愉悦感与获得感。回看十年的巨大跨越,常常恍然如在梦中。

这十年,我也经历了人生的转段,职业生涯告一段落,人生将翻开新的一页。回顾一路走来的工作历程,我更加感恩母校的培养,衷心祝愿母校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早日建成特色鲜明、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变化的是岗位,不变的是初心,我也将一如既往地为祖国交通事业的发展奉献绵薄之力。

(交通运输部原总工程师、长安大学1981届校友   周 伟)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建设这十年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民航机场建设步入了高质量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作为首都的重大标志性工程,定位于国家发展的一个新动力源,始终以打造全球空港标杆、成为展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国门为愿景,努力建设成为精品工程、样板工程、平安工程和廉洁工程。

2012年12月,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批复了北京大兴机场立项,项目实施进入快车道,十年磨一剑,经过千家施工单位、几万名建设者的埋头苦干、拼搏奉献,终于实现了凤凰展翅、筑梦蓝天的目标。2019 年9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宣布大兴机场正式投运,肯定了工程建设取得的成绩,强调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和人民的力量。工程先后获得鲁班奖、詹天佑奖、国家优质工程金奖及多项省部级和行业协会颁发的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和一等奖,以及绿建设计AAA和三星级绿建等认证。在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几百项发明、新型专利和工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后续的各类项目建设中。我作为一名建设者,在大兴机场的建设过程中既看到了“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中国建造”体现出的强大实力,也看到了这背后很多可爱的“大国工匠”们的努力和坚持。所有过往皆为序章,匠心筑梦,守正笃实,未来我们将继续按照品质工程的要求,在祖国大地上留下更多的建筑奇迹。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建设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长安大学1987届校友  郭雁池)

为构建美好宜居家园贡献力量

1989 年,我毕业于原西北建筑工程学院(长安大学前身之一),现任东易日盛集团董事长,中国质量检验协会副会长。1996年,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老百姓的居住生活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居住环境也有了更高的需求。我在这样的形势下创立了家装企业东易日盛。1997 年,东易日盛在业内提出并实施了“八级质量保证体系”,迈出了家装行业标准化的重要一步。2014年,东易日盛以家装行业第一A股成功上市,公司发展迈上新的台阶。随着互联网的浪潮汹涌而来,东易日盛开启了数字化家装变革,为家装行业注入科技新动力。回首东易日盛25年的发展历程,每一步都凝结着家装人的心血与奉献,也蕴含着我们对打造美好人居环境的向往。

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每当回忆起当年在母校求学的美好时光,我的心中总是感到无比温暖。作为一名长大学子,无论走到哪里,我都始终感恩母校的悉心培养,我也一直谨记“弘毅明德、笃学创新”的校训,把诚实、守信、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理念,为实现绿色环保家装、构建人类美好宜居家园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

(北京东易日盛装饰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长安大学1989届校友   辉)

以科技力量守护头顶的一片蓝天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是中国科教事业发展最快、成效最显著的十年。这十年,长安大学在科学与教育事业上也取得了长足进步,开创了全新的局面。我作为长安大学1994届本科毕业生、1997届硕士毕业生,尤为感到骄傲与自豪。

虽然离开了母校校园,但我的心一直与长安大学在一起,与母校一起成长。这些年里,我带领团队成员开展了粉尘、气溶胶地球化学及空气污染治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以专业智慧助力大气环境污染防治,守护我们头顶的一片蓝天。依托科研项目,我发表SCI论文700余篇,论文被SCI总引用4.6万次,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Haagen-Smit国际清洁空气奖、2018年第三世界科学院(TWAS)地球天文及空间科学奖等奖励。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让我们深受鼓舞、倍感振奋。展望未来,我对母校的发展充满美好的期待,我愿与母校一起成长、一起拼搏,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贡献更多力量。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所长、长安大学1994届校友   曹军骥)

永做奋进路桥人

我2005年毕业于长安大学筑路机械专业,之后一直从事工程机械设备研发、加工制造和应用管理等方面工作,担任深中通道S08标项目副经理。

近十年来,我从项目部的机材部长,到分公司机材部门主管,再到参与深中通道建设项目,一直与路桥建设打交道。在深中通道S08标,我参与沉管下放系统的研发、应用,沉管下放和对接安装施工工作。针对深中通道沉管施工的技术难题,我带领团队经过无数次的比选和讨论研究,反复设计优化图纸,研发了“一键操作,自动完成隔仓浇筑”功能的智能浇筑台车,实现了智能化、无人化沉管浇筑施工,填补了国内智能浇筑产业链空白。目前,深中通道S08标的施工已圆满完成,项目团队获得钢壳混凝土浇筑精准调速系统等5项授权专利;已申请一种智能寻位布料机、基于物联网的浇筑台车智能派遣系统等13项专利。

“钢壳混凝土沉管坞内大型智能台车浇筑关键技术”经中国公路建设行业协会组织业内专家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长大人、一名超级工程的建设者,我将继续秉承“弘毅明德、笃学创新”的校训,把路桥人的青春尽情绽放在祖国交通建设最需要的地方,永做奋进路桥人!

(保利长大工程有限公司深中通道专供石场项目部副经理、长安大学2005届校友韦东进)

我对中国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我是尼泊尔人,从长安大学毕业后在中交一公院BIM中心工作。从求学到工作的十几年间,我感到中国和长安大学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

十几年间,长安大学的留学生规模飞速增长,学校的国际化教育水平不断提升,为不同文化间的交流融合、高质量国际化教育的实现、更加便利的生活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工作以后,依靠公司平台的支持和同事们的帮助,我参加了国内外多个公路勘察设计项目,深入研究了从CAD设计到BIM正向设计技术,BIM+GIS的多项智慧技术,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突破和奖项,为公司和国家建设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实现了个人价值。

在中国的日子里,我也亲眼见证了中国的快速发展和巨大变化。高铁、移动支付、共享经济、高速公路、航空航天等等,经济、社会、科技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在这里,我感受到中国人自信、乐观、向上的生活状态以及为创造美好生活而不懈奋斗的精神。作为见证者和参与者,我热爱中国,也对中国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院 BIM 技术研究发展与应用中心副主任兼总工程师、长安大学2006届校友   戈普塔)

情系乡村振兴有我

2010年,我从长安大学毕业,进入交通运输系统工作。十二年来,每隔两三年我都会回母校一次,还在去年4月有幸回校参加了70 周年校庆。这期间,我见证了母校发生的巨大变化:学校成为国家“985 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交通馆、建筑馆、鸿远教学楼等标志性建筑拔地而起,运输工程学院、长安都柏林国际交通学院、未来交通学院、能源与电气工程学院等新学院先后组建,一代代长大人积极投身教学科研第一线、投身港珠澳大桥等国家重大工程建设、投身乡村振兴主战场,在无私奉献中彰显兴业报国的使命担当。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是我们当代中国青年内心的最强音;“情系乡村,振兴有我”,是我们最庄严的承诺。作为一名驻村第一书记,我将秉承“弘毅明德、笃学创新”的校训精神,紧跟党走、扎根基层、深入群众,认真当好村民的“贴心人”和“主心骨”,积极扛起乡村振兴的“硬核”担当,用心用情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在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阔征程中绽放长大学子的青春风彩!

(福建省运输事业发展中心城运处副处长、腊洲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长安大学2010届校友   梁志埠)

用自己的方式讲述中国的故事

回想十年前,我刚刚入学,只是一名懵懂的新生,母校里的一草一木都深深吸引着我。从本科到硕士研究生毕业,长安大学陪我度过了一个个春秋冬夏。在这里,可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陪伴我成长,从法语到英文、从拼音到汉字,从基础语言到专业学习,我学到了许多,能力也得到了很大提高。

十年里,我曾经回到家乡,后来又回来攻读硕士研究生,进一步提升自我。我代表学校参加了陕西省汉语演讲比赛,我用汉语演唱的中国歌曲从长安大学的舞台唱到了央视的舞台,长安大学让我开启了梦想,并持续助力我的追梦之路。

我现在已经是一位在陕西的创业者,开了属于自己的公司。虽然已经毕业,但我对学校的感情仍然很浓烈,就像刚入学时看到的彩虹女神一样,我感到母校仿佛永远在张开双臂,欢迎我们回来看看。未来我也将更加努力地做中非文化交流的桥梁,用自己的方式讲述中国的故事,让非洲、让世界更多的人看到长安大学,看到中国人民的美好生活。

(陕西君瑞承天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长安大学 2015 届校友   英 勇)

在时代大潮中不忘初心 勇毅前行

十年前,我是吉尔吉斯国立民族大学一名普通的汉语老师,作为培训生第一次来到中国,参加汉语教师培训,也正是那一次中国之旅让我久久不能忘怀,之后成功被长安大学录取。回首校园求学时光,一切依然历历在目。虽然已经毕业,但和长大的缘分一直在延续。如果你要问我,长安大学带给我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说:她创造了现在的我。长安大学不仅仅是一所学校,更是让我成长、走向成熟的乐土,是我在中国温馨的家,我对自己能到长安大学学习而感到幸运。

这十年,我从稚嫩走向成熟,由学生的身份转变为企业负责人,目前担任西安玛纳斯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这得益于“一带一路”倡议,更离不开母校的支持。

长安大学注视着我的成长,我也见证了长安大学的发展。前段时间马尔代夫维拉学院汉语中心成立,我作为毕业生代表为母校送出祝福时用了李白的诗:“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如果我能成为大鹏鸟,那长安大学便是给我安上了翅膀助我起飞,遨游在这广袤的世界。我也会始终牢记长安大学人砥砺奋进的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在时代大潮中不忘初心、乘风破浪、勇毅前行。

(西安玛纳斯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长安大学2018届校友    叶丽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