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18 日上午 9 时 30 分,2022 江苏省大学生马拉松联赛暨第七届校园马拉松在江浦校区行健田径场鸣枪开跑。4500 余名在校学生和教职工, 用坚持和毅力展现运动风采,用活力与激情点燃整个校园。
飒爽英姿 展现速度与激情
虽然比赛当天阴雨蒙蒙, 却浇不灭参赛选手们的热情,一声枪响,选手们如离弦之箭冲 出 起 跑 线 。 本 次 比 赛 设 有 山 地 马 拉 松14km、 迷你跑 7km 和健身跑 3.5km 三个组别。 在山地马拉松 14km 赛道中,有很多赛段具有一定坡度,这对于参赛选手而言,很有挑战性,会比在平地跑时消耗更多的体力。 来自人资 2102 班的刘涵宇第一个冲过终点线,以1 小时 1 分 51 秒获得 14km 女子组冠军。 “轻松! 很轻松! ”刘涵宇潇洒而爽朗地笑道。 在大一时,她就对校园马拉松充满期待,长期的体能训练也为今年的夺冠奠定了基础。 “我练了很多年的体育了, 体育已经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 我觉得我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接下来我也会坚持锻炼, 希望可以在下届马拉松比赛中突破一小时大关。 ”
海外教育学院万永敏老师是领奖台上年纪最大的选手, 他在比赛中斩获 14km 男子组第七名。 比赛中优异成绩的发挥离不开平时的训练,坚持跑步是他获奖的秘诀。 刚从领奖台上走下来的万永敏老师激动地说道,“跑步我坚持了很多年,每一年的马拉松比赛我都不会缺席,世间万事一旦喜欢,就会变成了坚持容易放弃难,开会写稿是体力的休息,跑步健身就是脑力的休息。 ”万老师希望能以自身为榜样,鼓励同学们走出宿舍多运动,拥抱青春的速度与激情。
携手前行 探索运动健身的意义
“非常好!我特别兴奋。去年马拉松因为疫情没能成功举行,今年我能参与就很兴奋。 ”建筑学院张伟郁老师激动地说道,“穿梭在人潮里,我能感受到青年人的活力和朝气。 ”同张老师一起参加的还有她的先生李老师,“工作之后疏于锻炼, 正好借此机会也来锻炼一下,重在参与。 ”李老师说道。
马拉松赛道上不仅有学生们的激烈角逐,情侣们的互相打气,老年闺蜜团的坚持,更有一家三口的温情。 柔性电子(未来技术)学院的吴健生老师带着妻子和儿子一起参与了本届赛事,去年他们就想报名参赛,但是很遗憾因为疫情影响,马拉松被取消,听说今年正常举办,吴老师就立即报了名。 吴老师的儿子虽然才上一年级,但也跑完了全程。 “他平时一直都有锻炼,3.5 千米对他来说根本不成问题,这次主要是想带他来体验一下运动的氛围,也磨练一下他的意志力。 ”吴健生老师说道。
幕后工作 为选手奔跑默默付出
校园马拉松的成功举办,离不开志愿者们的默默付出,他们为参赛选手们解决了后顾之忧,让选手们可以在赛道上奋力拼搏、挥洒汗水。 校红十字会志愿者们身着红马甲,在赛道沿途搭建医疗帐篷,随时准备应对运动员的突发状况并进行紧急救助。 在校马终点处服务的张悦坤同学介绍道:“赛前,我们校红十字会的志愿者会前往各自的医疗点整理急救包。 比赛中途,我们会观察道路情况和选手状态,防止发生踩踏事件,以便及时帮助运动员们进行身体恢复。 ”张悦坤表示,跑马拉松会消耗很大体力,一旦出现身体上的不适,需要及时得到专业的治疗,这也是他们的责任所在。
在操场另一隅,地上整整齐齐地铺着一张张瑜伽垫,体育学院的志愿者们正在为结束比赛的运动员们进行拉伸和肌肉按摩。 志愿者孙绍源同学说:“拉伸是非常必要的,因为长时间的活动会造成乳酸堆积,及时地拉伸可以有效缓解肌肉酸痛和扭伤,所以我们在校马前接受了腿部拉伸按摩的专业培训。 ”
体教融合 营造校马文化氛围
为营造浓厚的校园马拉松文化氛围,本届比赛设计了阿明、晓学、沉龙、笃虎“校马四宝”卡通形象,制作了主题口罩等文创产品。 强棒棒垒球社、民间纸艺社、江浦手狮俱乐部等大学生社团在现场设置了展台,为师生们提供了体验活动。 本届比赛的奖牌不仅设计独具匠心,还可以在完赛后印刻上运动员姓名和运动成绩,增添了纪念意义。 “我们还可以通过速写的方式, 用画笔记录下选手们冲刺的精彩时刻。 ”速写活动的负责人韦天玥介绍道。
本届比赛的成功举办, 是深化体教融合,助力健康中国、 体育强国战略的具体行动,引领广大师生树立“健康第一”理念,丰富高校体育文化生活, 激发健康运动的热情与活力,同时也将深入推动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全民健身活动开展,进一步繁荣群众体育文化。
刘真真 陈昱瑾 丁一敏 王滢 杨灿 周文雅 唐思沛 宋雨轩 于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