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阅读了一本极其有趣的书籍,是梁实秋先生的《美是世间治愈一切的良药》。为何说它有趣,一则此书没有长篇大论的“鸡汤”道理,而是以“吃食”、“游乐”、情绪等生活小事为“原料”,融合作者的思想、感悟作出的良心佳作,是一本极其“亲切”的书籍。二则此书切入角度不同,它将“常规性”的旅行定义为一种逃避,说人在“有闲”的时候才最像是一个人……其笔墨尖,无时无刻在用一种“反式”幽默感叹着,人生也许有很多不堪,也许不过如此,但是人间依然有美的存在。而这些点点滴滴的美,就可以治愈一切。
什么是“美”?书中各篇并没直接给出答案,而是给了读者一把钥匙,让他们去开启对“美”的理解与愉悦,美可以是自我价值的实现,是父母的关爱,是内心的悠然平静,是一种抗击悲观、敢于突破的勇气,也可以是阅读此书产生的共鸣……书中篇幅众多,随着作者的文字便能找到“他”四处隐藏的启迪瑰宝。在此,我想着重谈谈“懒”与“勤”两章给我带来的感悟。
出版商排序将“懒”一篇放在了“勤”的前面,也许是他们也真觉“懒”字之危害甚重噫。在开篇,梁先生首先用嵇康、白居易等名士不爱清洁的缺点衬托出古代女性操持家务的勤劳,又引用现代女性兼顾家庭、事业的情形,彻底粉碎了旧时懒字从女的偏见,让我这一女性读者也不禁多了一些感动与激励。接着读下来,梁先生批判了“不需计较苦劳心,万事原来有命”、“虱多不愁,债多不愁”的颓废思想,痛批“懒”者误事,害己也害人。而如何救治“懒症”,书中所述有二,即做到“小处不懒”,从细微之处养出勤劳的习惯,做到刻苦自律,以“懒”为羞。篇中,梁先生称自己为“相当懒的人”,这不仅是对自己曾经遗漏光阴的感叹,更是对读者的一种苦劝:珍惜光阴、严于律己,勿要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勤是人最显著的美”。在“勤”一篇中,梁先生将勤视作人为万物之灵的标志,同“懒”字一篇一样,他再次以唐朝百丈怀海禅师、清初石谿和尚的故事,强调了刻苦精神的“美”及勤对人的重大意义。在我们身边,很多人对勤的看法多为“补拙、损欲”,作者在此文中将勤的意义升华了,他强调,勤在于追求德、业之上的进步,而不能看做是压抑自己的束缚,粉饰个人形象的工具,这无疑纠正了有些人“将勤看做是压抑天性、求得生存的‘鞭子’,将懒看成是舒适愉悦、放松身心的‘被子’的错误看法。在责任大于天的工程建设行业,我认为“勤”对我们来说尤为重要,工程质量、施工安全等工作领域都需要更严谨而细致的“呵护”,需要夜以继日的勤劳灌溉。我们更应该去读一读这本书,让勤作为一种美、一种追求,让所有人对公司中心试验室主任邓桂芳、“隧道工匠”韩华林等“劳模”的学习,不再停留在短暂的欣赏,而是去用心领会他们的精神,接收能量,不断努力,蜕变成别人眼中的“劳模”。
“懒而不觉,何异草木”好了,读罢此书,醍醐灌顶,我也要努力去追求那可贵的“勤劳之美”了。
作者单位:三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