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刚过,陕北气温骤降。11月8日一大早,管道运输第二分公司巡护二队职工闫勇勇扛起铁锹,走出活动板房,开始了一天的线路巡护工作。对于闫勇勇来说,他每天不仅要对自己负责的5公里输油管道进行巡查,而且要监护好管道安全隐患治理状况,这种超越常人的工作量,他已经坚持了两年。两年间,他将大量精力投入到管道隐患排查和治理当中,用担当与执着守护着管道安全,保障着原油动脉安全高效运行。
700天无悔坚守
闫勇勇工作的“第一站”就是安永线305号里程桩隐患治理区域,经过不到5分钟的徒步行走便来到目的地。他仔仔细细地查看周边山体状况和管道运行情况,一边走一边检查着地面的细微变化,并不时做好标记。
“两年前,第二分公司安永线305号里程段由于煤炭资源开采导致山体形成采空区,输油管道周边地表出现不同程度的沉降、裂缝、坍塌等险情。”闫勇勇介绍说,“我就主动请缨,承担了现场蹲点值守监护的重任。”
该段管道地处子长市一处偏僻的山村,管道顺着山体铺设,为了方便监护山体状况,闫勇勇便住到了半山腰的一处活动板房内。因为山高坡陡,巡查一趟至少需要2个小时。
“虽然天气寒冷,但是巡查可是个体力活,不仅锻炼身体还可以驱寒。”闫勇勇打趣地说道。
做好现场监护并不简单,无论是在隐患治理开挖中,还是在临时措施防护中,他每两个小时需要对隐患点进行巡查。刚开始,大山的孤寂和阴冷不禁让闫勇勇感觉到害怕。为了给自己壮胆,闫勇勇出去巡护时,便点上一根烟,扛上一把铁锨,用微弱的手电光照亮前行的路。
遇到下雪天,徒步巡检的小路难以行走,在雪中摔跟头是常有的事。在炎热的夏季,塑料布覆盖着的管沟温度非常高,他将此形象地比喻为“蒸桑拿”。雨季闫勇勇更加忙碌,他要提前修整排水渠、储水坑,检查塑料布等应急物资的储备情况,任由雨滴拍打在脸上……在和他交谈中,不知不觉已过了饭点。闫勇勇习惯性地拉开床头的简易柜子,里面放着方便面和榨菜等。“有时候忙起来拿零食垫一下也就过去了。”闫勇勇笑着说道。
干一件事并不难,难的是坚持不懈。在这两年间,他累计休假不超过一个月,700天的无悔坚守只为管道安全运行。
扑下身子巡护线路
简单的午饭过后,闫勇勇又要奔赴下一段巡护路程。他要对自己管辖的5公里管道风险点进行一次细致的排查。因为常年的巡线工作,让他对线路情况了如指掌,哪里是风险点,哪里是地质灾害易发生地段,他都了然于心。
每到一处,闫勇勇都仔细观察周边环境,认真查看排水渠、高杆桩,并向周边群众宣传管道安全保护法。对于发现的安全隐患,能现场处置的便用随身携带的“工具”进行整改,不能及时整改的便采取临时措施,并上报巡护队。巡查完毕后,他又来到阀室,仔细检查仪器仪表、运行数据,并详细做好记录。这一趟下来,又过去了两个多小时。
除了日常巡检,闫勇勇还要做好管道的内外检测,并且练就了一身“好本领”。
“去年在检测中,他发现的50处外防腐疑点在随后的开挖中全部得到了验证,检测准确率达到100%。”随行的同事李丹介绍说道。
工作中,他还是一个善于总结的人。在管道内检测中,为了合理的追踪清管器,闫勇勇认真研究了第二分公司历年来内检测各类清管器运行数据,然后徒步勘测进行地段分析,按照清管器的流速和线路的直线距离推算出清管器到达预定位置的时间。经过反复试验,他更新了清管器追踪表,将预测时间误差控制在2分钟之内,人工监听点开挖减少了三分之一,既减少了开挖投入,又提升了工作效率,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干工作也有技巧,要懂得总结。”闫勇勇不好意思地说道。正是由于他的敬业与认真,在今年的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安装中,他建议的5处地点全部被采用,同事们都为他竖起了大拇指。
临近采访结束,闫勇勇又准备去隐患治理区查看,突然他拿起手机看了看天气预报,显示最近两天会有小到中雨。“今天是老父亲的生日,又回不去了,一会打个电话。”说完话,他便拿起铁锨又出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