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西北工业大学 - 《西北工大报》

祝贺2022年优秀青年教师(吴亚军奖)获得者

2022-10-15     浏览(121)     (0)

不负韶华、不负时代。让梦想在砥砺奋进中绽放,让青春在建功立业中闪光。为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学校每年组织开展优秀青年教师(吴亚军奖)评选工作,本年度评选出了特等奖5人,一等奖10人,以表彰奖励在教学、科研领域卓有建树、发展潜力巨大的青年教师。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2022年度优秀青年教师(吴亚军奖)获奖者。

2022年度优秀青年教师(吴亚军奖)特等奖获得者:

1.袁源,航天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无人系统相关研究,主持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陕西省自然科学二等奖、吴文俊人工智能优秀青年奖、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青年科学家奖等。他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国际学术前沿,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精神和团队协作意识,指导的学生在顶级期刊发表十余篇研究成果,获得了多项科技竞赛奖励。

2.黄桥高,航海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海洋航行器设计等相关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十余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等。他以提升学生能力为牵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指导学生获“创青春”浙大双创杯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特等奖等。

3.彭佳杰,计算机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人工智能与生物医学交叉科学领域的研究,曾获2022全球华人AI青年学者、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等。他以培养交叉科学人才为目标,积极探索面向“人工智能+”交叉前沿科学领域的教研结合育人机制,围绕“人工智能+”创新人才培养教育新模式,获批省部级、校级教学项目4项,为“人工智能+”交叉科学领域培养了多名学生。

4.王晓东,数学与统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数学交叉学科相关研究,曾以第一完成人获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一等奖,入选陕西省高校科协青年人才托举计划等。他坚持“育人先育己、立德先立人”,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作为主要完成人获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两项。指导学生参加数学建模竞赛,获国际和全国奖项10余项。

5.王灵利,工程实践训练中心虚拟现实课程指导教师,校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机甲大师基地负责人。曾获高校教师自制实验教学仪器比赛国家级三等奖、省级讲课比赛一等奖等。他坚持将工程实践教学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相结合,建成了全西北最大的VR工程实践教学实验室。他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提升自己的育人能力,指导的学生曾获高水平竞赛奖项38项、省级奖项40余项。

2022年度优秀青年教师(吴亚军奖)一等奖获得者:

6.周生喜,航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首届“黄玉珊航空班”青年导师、本科01081901班班主任,主要从事非线性动力学相关研究,曾获“中国振动工程学会青年科技奖”、“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从教以来,他坚持厚基础、强能力、重素质的育人理念,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

7.屈峰,航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飞行器设计相关研究,曾获中国空气动力学会青年人才奖等,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他坚持践行授人以渔的教学理念,将科研实践融入到课堂,坚持“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以启发式和引导式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和激发学生的科研热情与创新能力,指导10余名本科生获批多项创新创业项目。

8.敖文,航天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火箭发动机等相关研究,曾获国防技术发明三等奖,获批发明专利10余项。他以科研反哺教学,实现教学相长,形成了具有航天特色的“本科—研究生”一体化培养链路,指导的学生获得了陕西省优秀毕业生等多项荣誉。

9.张健,材料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材料物理与化学前沿研究,曾获中科院院长优秀奖,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他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科学精神,所指导的学生在领域顶刊发表了系列研究成果,入选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校博士论文创新基金、校优秀硕士论文等,为“碳中和”背景下煤炭资源的绿色、高附加值利用等领域的研究贡献了人才力量和技术创新。

10.陶凯,机电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微机电系统及纳米技术等相关研究,曾获MINE青年科学家奖、ASMEASMS年度最佳论文奖、IM-CC2021优秀论文一等奖和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等,入选陕西省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青年项目。指导的学生曾获iCAN国际创新创业大赛国际总决赛冠军、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际一等奖、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竞赛国家一等奖等奖项共计30余项。

11.孟宪龙,动力与能源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太阳能利用及辐射换热方面相关研究,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等4项国家级科研课题,获国际空间太阳能研究竞赛冠军,获西工大教师教学创新竞赛一等奖。他以创新思维提升和适才适用为人才培养思路,指导学生获可再生能源学会优秀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西工大节能减排竞赛一等奖。

12.周琛淏,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智慧港口与民航物流的运营优化研究,曾获新加坡国立大学国家半导体金奖,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等,入选陕西省青年人才项目。他潜心育人、创新教学,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遵循“源于生活,回馈生活”,以丰富的教学内容和灵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13.孙绍勇,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十余项,曾获得省部级优秀成果奖,入选第五批陕西省高校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获省部级教学竞赛奖2项。他采用学案导学、案例衍生、心灯引航等个性化定制思政课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成长成才。

14.胡伟,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致力于集成电路硬件安全相关研究,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课题、自然基金面上等项目1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2项,主持校级教改项目、“课程思政”示范课项目,获批校级“一流本科课程”一项。获校级“优秀共产党员”表彰,入选学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指导的学生获国家网络安全奖学金、“中电莱斯”奖学金、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作品赛一等奖等奖项。

15.李鹏,柔性电子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生物医用柔性材料与器件方面的研究,入选陕西高校青年创新团队、陕西省青年人才计划、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协助黄维院士率先创建了“柔性电子学”前沿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模式,主持国家级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8项,指导学生获“国际材联-前沿材料研究生奖”等荣誉。

(党委教师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