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这一波疫情的“倒春寒”,让上海高校进入了准封闭管理模式,上海健康医学院也不例外。面对庞大需要服务的学生人群,高校更是全员进入抗疫模式,许许多多教师成了“大白”,上课、送餐、心理疏导成了他们的日常。
如何让非专业人士迅速进入抗疫状态?如何能让更多高校在闭环管理中,工作学习生活照常进行?上海健康医学院总结了以下这套实用、好用的精准防控“方子”。
科学精准防疫:建立单独隔离点,制定“健康齿轮排班表”
3月9日,学校收到了浦东疾控中心的通知,要转运一名疑似密接同学,要求学校做好准备。本轮疫情刚刚出现苗头的时候,学校党委就迅速进入应急状态,着令防控办立即启动了校园应急预案,发现疑似密接,第一时间进行单独隔离;第一时间对该生所住区域进行封闭管理;第一时间向区疾控中心报告;第一时间发布相关楼宇封闭管理通告;第一时间联系所在地医院,按照区疾控要求,对相关楼宇所有师生及该生进行核酸检测。综合研判后把具有单独套间的15号楼青年教师公寓定为本校隔离点。
未雨绸缪,赢得的是从容不迫。应急预案启动之前,学校对整幢楼进行了两次消杀。事实上,隔离点需要临时隔离四种情况的人员:疑似病例、密接、次密接及高筛人员,按照风险高低从高楼层往低楼层安排房间。为了让住在隔离点的师生们隔离不隔爱,学校把15号楼命名为———“暖心楼”。
3月10日,学校出现的第一位疑似密接同学到达15号楼,迎接他的是全副武装的“大白楼长”和“大白宿管”,“欢迎回家!”大白们亲切、友善地招呼着,“接下来,我们一起打赢隔离战哦!”这位同学带着行李走到了高层区,开启了14天的隔离生活。“这句话,我当时就收不住泪腺,仿佛见到了父母。”
3月13日,学校成立了各苑区疫情防控综合办公室(以下简称“综合办”),精准排摸需要隔离人员的行动轨迹及所在区域风险因素。为可能到来的准封闭做准备。此外,还组织专家“搭脉”、线上“会诊”,科学“诊断”核酸检测等级,全面推行核酸检测“健康齿轮排班计划”:重点隔离管控楼宇“定手势”、定人数、定时间,“大齿轮”有序运行;临时核酸检测区块管理、动态调整、专人负责,“小齿轮”走时精确。
“这样的防疫措施、规则,清楚明了,轮值换岗人员容易上手,不易出错。”进入准封闭管理后,学校3天组织核酸检测人数达1598人次,按照“红黄蓝”实行三级应急预案,15号楼集中隔离进出9批次47人,封控已解封楼宇共2栋968人,每天临时核酸检测动态人数百余人,均为阴性。
有序启动三级预案:网格化管理,核酸天天检
和其他兄弟高校一样,精准防控下的校园学习生活有序运行。“习近平总书记说了,坚持就是胜利。要胜利,我们必须坚持!”同学们纷纷表示。全校一盘棋,大棋转起来。网格化管理、精细化运转,各岗位分工明确,在各苑区负责校领导统筹下,苑区综合办负责封闭楼宇的管控;学工部加强驻楼辅导员力量,苑区党员工作站组织楼宇的楼长、层长、宿舍长等学生党员、学生骨干积极发挥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引导学生有序安排学习生活,加强心理疏导;各学院全面动员起来,关心关爱学生,确保了网格化管理机制积极有效发挥作用。
校园流调,如何做到精准排摸?学校制定了“红黄蓝(高中低)”三级应急预案,以应对不同风险等级的人员。比如一旦发现疑似病例,立即启动“红色”应急预案,流调组研判需要隔离人员的行动轨迹,网格化精准排查“警铃”立即拉响,宿舍长、楼层长、楼宇长,苑区长、综合办、相关学院联防联动,一呼百应、各守其职,封楼宇、扩排摸、全场消杀、闭环转运、管理协调,一整套流程立刻紧凑有序地运转起来。
15号隔离点负责人张浩老师介绍,学校按照“14”“7+7”“2+12”几种隔离时间来区分风险高低,制定管控等级。在15号楼外的空地上设置独立通风的核酸检测点位,每天早上按时“叫早”,隔离点人员按照从低风险到高风险的顺序,依次间隔做核酸。
每天,医务人员会两次上门了解隔离人员的医疗需求,以实时掌握隔离点师生的健康状况。一旦出现发热等身体不适的状况,层长立即报告隔离点负责人,负责人立即请示校防控办:通知120救护车、联络隔离点人员定点医院,安排专车接送,15分钟内,不适者就可外出就诊。
隔离点一学生因口腔囊肿需要引流,防控办立即安排送其到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诊治,回到学校后,副校长沈国芳专门在线接诊,详细了解学生病情,并安排口腔医学专家对接治疗。类似的突发情况,个个都得到妥善、高效的处置。
隔离点的日常保障坚决跟上。饭点一到,楼长准备的美味饭菜就到了,想买点啥,只管说,说出来剩下的就是瞬时达。最近,倍受学校宠爱的“隔离点”学生流出了自制视频,他们晒饭菜、晒温馨的住宿环境,让其他同学艳羡不已。不仅如此,学校还多方着手,积极引导,科学施策,打消普通同学对“隔离点里的他们”的种种顾忌,为解除隔离后的师生顺利回归日常校园生活创造了友善氛围。
隔离不隔爱:一人一档案,教学不断线
“刚开始,一想到要进入15号楼的隔离点,心里有点害怕。”一位维吾尔族同学坦言。他按照防控要求连夜从寝室搬入隔离点。他说,楼长和层长对我嘘寒问暖,房间里各种生活设施齐全,仿佛回到了家里,再加上老师们轻声细气的话语、满面的笑容,我的紧张情绪立刻烟消云散。老师们还说,24小时有事随时电话、微信。
接下来,辅导员、食堂经理,经常主动打电话询问他的用餐情况,每日按照他的民族习惯、饮食口味,单锅独灶做美食,这位新疆同学直呼:“这哪里是隔离?还有,我的同班同学、学校里的新疆同学,每天嘘寒问暖。幸福得不要不要的!”他表示,看了习近平总书记对疫情防控的部署新闻,我一定按照党中央的要求,为了胜利,坚持住!
隔离期间,在线教学不断线。每一位隔离的同学,每天都按照自己的课程表,按时在线学习,按时提交作业。很多同学说:“在暖心楼里,各种物资样样不缺。我们没想到的,学校都给我们办好了。感谢辅导员,感谢各位老师和同学!”
疫情大考,有人难免产生这样那样的情绪波动。如何保证学生们学业不被耽误,师生心理健康?学校的辅导员、心理咨询老师没少花心思。在隔离点,每位被隔离的师生都是独自居住,每天做核酸,接受大白们“捅一捅”。为了防止心理阴影的出现,学校第一时间启动了辅导员、心理咨询老师的“支持行动”,结对帮扶,定常规、划重点,疏堵点、解痛点;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更是尽锐出战,“我们精准研判,综合施策,多方协同,一旦发现苗头,立刻对症给方,效果不错。”
还有暖心的“一人一档”。据了解,旨在确保每一位隔离点师生保持良好状态,学校制定了“一人一档”的个性化服务,每一位师生都有个性化满满的“隔离数字画像”;更值得称道的是,学校还把隔离学生每天的状态,制成“日报”发给家长。赢得家长们点赞声一片。
学校这波操作,精准如教科书,暖心如春风。精准的背后,体现的是学校党委的战斗力!
·浩然 常银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