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第三师十一团刚入伍的新兵们正学唱着一首名叫《铁道兵志在四方》的歌曲,这首歌曲调激昂欢快、歌词雄壮有力,很快就收获了小战士们的喜爱;不久前,它刚刚在《铁道兵》报上被发表,全师会唱的人还不多。”
午后的阳光总催人困倦,朦胧里勾起我对六十年前的幻念。
俯在桌前,窗台上那盆茉莉随我来到梅龙铁路项目部已有两年,今年依旧是只开了三朵白色的小花,而它仍是“昂首”自信地凝望着遥远——远山只露出两座“绿芽”般的峰尖,悄然“镶嵌”在我的窗沿,生机勃勃的窗台上,是我们项目职工的“私人花园”。阔别故乡的日子里,客串不同兴趣的爱好者是为闲暇时光增添一抹新色,而一首能引发共鸣的老歌总会是慰藉心灵的交响。
方才结束的大会开幕式上,同大伙起身合唱《铁道兵志在四方》的场景又让我眼窝淌出湿润,如此由衷聚合起来的激昂与洪亮,让身处其中的人只感浑身发烫。
最是沉醉的其词作,后得知是来源于一名普通铁道兵工人向报社投稿的短诗,笔墨不多,甚觉朴实自然,又不乏浪漫,其言“才听塞北牛羊叫,又闻江南桃花香”,顿然觉似李白笔下“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此句相比虽有豁达、却输情意,又觉似纳兰性德感叹“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此句柔情已有、豪情欠满……终难得其全。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谈到人生的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为第一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为第二境;“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为第三境。
问古访今,回忆入职公司的两年时间,不觉发现这其中也有几重境界。从见习生时初学《铁道兵志在四方》,如孩童喃喃学语、蹒跚步履登高处,此为第一境界;到如今合唱时的不自觉动容,“初闻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再往后,境界的突破、身心的体悟或许会迎来更深远的变化,待到意识模糊、难分难辨,终是阑珊处、人散曲未尽。
犹记公司70载风雨兼程,先辈们投身解放战争抢修粤汉铁路……奔赴朝鲜战场筑起钢铁“长城”……支援“三线”建设筑牢祖国国防……到如今,我们接过历史的接力棒,扎根四海,为新时代高铁网格建设贡献力量。当我们唱起这首歌,“脱掉军装还是一个兵”,依然在走遍祖国山河、留下辛勤的脚印,激情热血仍在熊熊燃烧。
又一日夜里,与同窗老友小叙,友人就职于中国中铁某单位,俱尽饮而歌,余歌曰:“离别天山千里雪,但见东海万顷浪”友人隧问其名,兴致勃勃、击箸相和,欢畅其中,不知周桌人疏影散。
作者单位:三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