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1 月 27 日至 28 日,以“聚力智能装备创新赋能主动健康管理”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健康管理国际论坛暨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健康中国 2030 规划纲要》战略指导下的医疗人工智能的进展和应用培训在上海健康医学院举办。论坛由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健康管理分会和上海健康医学院共同举办。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理工大学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院长庄松林,上海健康医学院校长、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医工转化与健康产业融合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吴韬,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副理事长、健康管理分会会长徐卫国,兄弟院校、相关医院及企业单位负责人、专家学者等领导及嘉宾出席,同时,还有来自日本、印度、北马其顿等众多国际学术专家通过连线参加本次论坛。论坛全程直播,吸引了 11 万余人线上参会学习。
开幕式上,吴韬致欢迎词,他首先向论坛的开幕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与会领导、专家和线上参会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他指出,在医学领域,人工智能与医疗健康的融合发展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特别是应用在健康管理领域,提高了医疗技术水平与医疗服务效率,为医生与医疗设备有效赋能,更好地服务于患者。在此基础上,如何运用智能医疗装备促进健康,提升大家主动健康的能力和理念是当前健康领域关注的焦点和本次论坛的目的。
吴韬表示,希望本次论坛为各方搭建合作交流平台,共同探寻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健康管理与促进的新模式、新方法、新业态,为“健康中国”和“健康上海”建设,为我国大健康行业的蓬勃发展奠定基础!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理事长赵自林,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副理事长、健康管理分会会长徐卫国,浦东新区副区长晏波,市教卫工作党委二级巡视员李蔚,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总工程师张宏韬通过视频形式或现场作了致辞。
主论坛上,与会专家就健康管理装备的智能化创新、健康管理产业的数字化发展、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等方面展开分享交流。
更智能浴 科学技术赋能医学设备助力医学诊疗庄松林发表了题为“将科技创新转化为医疗服务”的主旨演讲。庄院士在交流中表示,期待团队与上海健康医学院在学科建设、科研交流、项目转化、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合作,增进交流,着力医工深度融合及智慧医疗复合型人才培养。
吴韬作了题为“智慧医疗未来已来———打造健康链,推进主动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的主旨演讲。“我们团队创新了远程医疗模式,开发了远程医疗机器人,实现了更好的轻量化、高机动性,配套搭建远程医疗服务平台,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平衡分配。”吴韬表示,人工智能与医疗健康的融合发展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智慧医疗大有可为,更好利用主动健康的理念来推动医工交叉在各个方面的发展,形成新业态下全链条的主动健康的生态群势在必行。尤其是在医疗条件较差的地区,信息化建设、移动医疗的建设包括远程医疗建设非常必要。吴韬在大会上首次官宣“健康链”概念,包括健康管理链、健康安全链和健康数据链,提出将积极探索研究打造“健康链”,推动主动健康服务体系建设。
更主动浴 医学装备推动健康管理与康养结合“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2021 年作为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同时也将开启“健康中国 2030”战略黄金十年,对于医康养服务体系来说,也将踏上前所未有的广阔前景。
上海健康医学院医疗器械学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李晓欧聚焦人机接口技术,从脑机接口和机电计算机接口两方面介绍了其技术原理和应用场景,展示了脑机接口新技术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路径;上海京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邵华钢以面向健康管理一体化的医疗云系统建设探索与实践为主题,分析了云赋能医疗机构和健康管理的可行性以及一体化的医疗云建设。
更协同浴 多领域合作打造健康管理新模式在“推进主动健康模式下的医康养服务体系建设”分论坛环节,多位不同领域的嘉宾从疾病诊治、医疗生态、医疗器械市场等多个角度对主题“聚力智能装备创新赋能主动健康管理”展开多轮探讨,进行了充分的观点碰撞,其中涉及众多当下医疗行业的热点问题,比如癌症诊治的慢性化管理、智能科技赋能医疗健康服务等等。
上海健康医学院康复学院院长、上海市慢性疾病康复研究中心主任郭琪表示,在“防 - 治 - 康 - 养”健康生命管理环节中,如何面对疾病,如何做到精准化评估、个性化诊疗,做到有效的预防、适度的治疗、正确的康复、健康的养老,都是我们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我们需要“医工结合、医养结合、医保结合”等多学科多领域交叉,做出中国特色的健康领域服务标准。
本届论坛着眼于促进健康管理装备的智能化创新,推进健康管理产业的数字化发展,推进健康管理装备的数据互联互通和行业标准建立,信息量巨大,开阔了线上线下同行专家、教职员工、高校学生的视野,搭建了学术、研发、生产、应用、投资等多方交流合作融合平台。
(常银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