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常州工学院 - 《常州工学院报》

全面聚焦提质效 精准施策助成长——我校资助育人工作纪实

作者:学工王广程陈澜/文/供图    
2022-10-15     浏览(206)     (0)

教育是党之大计、国之大计。我校紧紧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明确目标导向,将育人作为资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教育为导向、资助为手段、育人为目标,积极构建起物质帮助、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有效融合的发展型资助长效机制,在不断完善三全育人格局中提升资助育人实效,在精准施策中为巩固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助力,蹄疾步稳走出了一条以生为本、特色鲜明的资助育人之路。


 打好政策“组合拳”,让精准资助更有力

我校始终把资助育人摆在学生工作的重要位置,积极构建奖、助、勤、贷、补、减及绿色通道七位一体的资助格局,设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贫困学生助学金,以及校级优秀学生奖学金、新生奖学金、考研奖学金等,为资助工作精准开展注入强劲动力。截至目前,各项助学金资助覆盖面达近20%

充分利用互联网+”手段,延伸绿色通道长度。入学前,将学生管理信息系统与传统资助方式紧密结合,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在系统中即可申请困难学生认定及相关资助。通过系统对建档立卡等学生实施信息比对和量化评估认定,确认受助名单。同时,负责参与资助工作的老师或学生助理主动联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之排忧解难、答疑解惑。今年,通过学生管理信息系统大数据筛选,精准获取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名单,直接为455位建档立卡学生、29位残疾学生和6位孤儿学生减免学费,共计287.34万元。为312名助学贷款新生办理学费缓交241.804万元,为130位新生发放价值5.755万元的爱心大礼包。今年暑期,组织教师和学生干部实地走访慰问126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展党员和困难学生牵手帮扶活动,有关职能部门和各二级学院的党员老师积极参与,一对一和学生结对帮扶。


架构助学连心桥,让情感帮扶更含温度

理念催生情怀,情怀生出温度。我校想学生之所想、以学生心为己心,始终坚持将扶困扶智”“扶志相结合,认真贯彻落实发展型资助理念,全面及时跟踪每一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情况,使资助工作真正做到一生一策,接通学生与学校的连心桥

我校常年为学生发放爱心午餐。截至目前,共有近1300名学生享受到了爱心午餐,暖胃又舒心。相关校领导多次与两个校区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代表共进午餐,并听取学生的需求和建议,鼓励学生全面发展。每年开展冬季送温暖活动,为每位困难学生送上一份精致保暖的礼物。切实擦亮微心愿品牌活动底色,已持续举办8年,使近1600位学生的个性化定制式需求得到满足。今年疫情期间,及时启动疫情防控学生资助专项经费,上半年为370名学生发放应急补助金34.85万元,为2011名学生发放流量补贴共计20.11万元。同时,为身处疫区的学生送上贴心慰问,形成了按需资助的常工新模式。

近年来,我校还坚持以励志·增能理念为指导,在努力解决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经济负担的基础上,把促进他们全面发展作为新追求、新使命。成功加入江苏省教育厅组织开展的伴随种子计划;开展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奖学生成才事迹宣讲会;编印和发放《学生资助政策宣传手册》;和中国建设银行常州分行共建,邀请金融专家为学生讲解防金融诈骗安全知识;成立心理叙事与自我成长小组;举办学生成才沙龙;推出并实施六个一素质提升计划,要求辅导员与受助学生谈心一次,组织受助学生观看一个自强感恩等题材的优秀影片、听一场诚信报告、参加一次爱心公益活动、参加一次心理团体辅导、参加一次假期社会兼职实践,全面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能力素质。


抓牢文化金钥匙,让育人润心更富气度

我校牢牢抓住文化这把开启扶困助学新模式的金钥匙,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心,通过开展形式多样、亮点纷呈、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提升资助育人工作的内涵和品位。

立足实际,克服疫情等困难,今年,在云端创新开展以青春心向党 诚信相伴行为主题的诚信教育系列活动。做诚信学子 展青春风采手绘明信片、以德修身诚信感恩诚信标语征集、诚行天下观影等20余项活动,确保诚信教育不断线、不缺位、不失效。上半年共开展线上讲座13次,线下心理团辅1次,内容涉及思想引领、红色教育、专业技能培训、心理辅导、经验交流等多个领域,覆盖学生2201人次。暑期,组织伴随学社”19名骨干成员开展播一粒种子,伴一次绽放——暑期资助政策宣传及贫困生家庭走访社会实践活动。


巧搭企业顺风车,让专项资助更具深度

借力发力,提升受助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近年来,我校与常州亚美柯宝马电机有限公司建立合作关系,通过共建宝马电机冠名班,聘请该公司技术总监担任兼职教授、技术骨干为兼职校外导师,与校内导师一起指导冠名班学生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课程,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资源,也为培养一批具有较高专业实践能力的技术型人才奠定了良好基础。

我校还与该公司达成协议,设立宝马电机助学金和专项奖学金。该公司表示,只要冠名班学生愿意,毕业后都可进公司工作。

此外,我校与陕西安康市白河县人民政府、常州硒安康生态文化有限公司、南京乔布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共同举办创新创业精英班,采用--新型合作模式,吸纳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拥抱直播电商、走进直播电商班,逐渐成长为掌握直播电商知识技能和实务能力的实战型新零售人才和达人,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中提供青春智慧、贡献青春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唱响就业好声音,让就业帮困更显效度

近年来,我校依托各种云端手段、互联网新业态等为资助育人工作增效赋能,着力打造云就业+”新模式,通过贴心开展云服务、精心打造云课堂、用心开展云帮扶等新举措,扎实推进就业困难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更高质量就业,育人成效显著。

今年,面对复杂而严峻的就业形势,我校全面摸排,靶向发力,精准定位就业困难学生群体的现实需求,推出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政策举措:优化疫情防控期间帮扶网络,建立起学校学院辅导员毕业生个人四格网络工作机制。执行好一生一策帮扶机制,二级学院对每名毕业生进行摸底调查,了解其就业意向和进度,重点聚焦疫情严重地区、贫困地区、农村地区和边远地区的建档立卡、低保、特困救助供养、残疾等特殊困难学生群体,为精准资助和帮扶提供科学研判。做到一对一线上跟踪服务,主动帮助寻找和推荐就业岗位,实时关注关心学生就业状况。各二级学院党员、干部更是主动对接就业困难学生,建立困难毕业生信息库,为他们针对性举办线上简历制作、面试展示等各种就业辅导培训;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量身推荐就业信息,提供优先指导、优先推荐和政策援助等服务。今年,我校为就业困难毕业生提供求职创业补贴共计33万元。


经济资助与精神培育并举,底线保障与人文关怀并重。我校始终把帮助每一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并完成学业作为自身的职责与使命,始终坚持以学生需求为中心,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创新形式载体,推动资助育人工作高质量开展,真正实现保底线、促发展、助成长的目的,真正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常工积极向上、自信成长、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