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重庆邮电大学 - 《重庆邮电大学报》

为重庆加快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创中心作出重邮贡献

作者:高新波  重庆邮电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2022-06-15     浏览(69)     (0)

在重庆市第六次党代会上,陈敏尔书记所作的大会报告指出:

今后五年,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基本建成,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10%以上,大数据智能化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应用研究和产业创新形成鲜明特色,全市创新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加快推进,智造重镇’‘智慧名城’名片更加响亮,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在全国的影响力不断提升。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快完善,高水平大学建设取得新的突破,产学研协同创新形成更多成果,高素质创新人才和各领域人才竞相涌现。”重庆邮电大学作为在“大数据智能化”学科群上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高校,要牢记市委市政府关于“把重庆邮电大学建设成为大数据智能化的一个实验场所,人才高地、科技高地”(一场所两高地)的殷切期望,落实新的举措,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汇聚学术队伍、构筑科研基地,推动学科建设内涵式发展,加快完善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快推进“一场所两高地”项目建设,早日把重邮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开放式、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同时,积极融入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为“智造重镇”“智慧名城”名片争光添彩,为推动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创中心作出积极的贡献。

——“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步伐,优化完善‘芯屏器核网’全产业链、‘云联数算用’全要素群、‘住业游乐购’全场景集,加快建设‘智造重镇’‘智慧名城’。继续高标准办好智博会,积极参与和推进‘东数西算’,深度参与数字经济国际合作。加强数字经济治理,提升数字安全水平,让智能化为经济赋能、为生活添彩。”2019年4月30日,陈敏尔书记来学校调研时强调:“重邮是数字通信的发祥地,希望围绕数字经济发展加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努力成为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的创新地。”近年来,学校围绕“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开展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发展。一方面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通信芯片、5G网络、工业互联网、网络空间安全和先进制造等核心技术攻关,围绕产业链打造创新链;另一方面通过“下山办院”在两江新区布局“空间通信产业技术研究院”,在仙桃数据谷布局“工业互联网研究院”,为加快建设“智造重镇”智慧名城”提供技术支撑和人才支持。通过在广阳湾布局“大数据智能计算协同创新研究院”和“重庆邮电大学科技园”开展“绿色高效智能计算”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为“东数西算”中重庆数据中心集群打造“智算”名片。

——人才培养的摇篮,也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推动科技创新发展,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加快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创中心,重庆邮电大学责无旁贷。近年来,学校启动了“世界一流学科攀登计划”,希望通过10到15年的建设,推动大数据智能化学科群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为此,我们实施“文峰人才强校工程”和“南山科研强基工程”。通过设立“三层次四轨道十岗位”的人才体系,激活创新活力,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发展环境。为了深入推动科研强基,学校一方面成立了四类研究院,即高等科学研究院、先进技术研究院、前沿交叉研究院和产业技术研究院,聚焦智能科技、生命健康、低碳科技,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让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另一方面建立三类特区,即项目特区、人才特区、科研特区,为各种类型的科技创新量身定做支持政策,助力打造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贡献。此外,着力加强科研平台和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了科技部“一带一路”工业互联网联合实验室、文旅部“旅游多源数据感知与决策技术”重点实验室等,目前正积极着手筹建大数据智能计算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谋划国家大科学装置建设取得突破。

——“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是重庆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机遇。我们要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齐心协力办好合作的事情,推动成渝地区加快形成有实力、有特色的双城经济圈,更好地服务全国发展大局。”我们必须从政治上、全局上领会把握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意义,深入贯彻落实市第六次党代会提出的重要举措,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更好落地落实。为推动成渝两个地区高等学校之间的交流合作,我校积极加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联盟,共同探索符合中国特色、西部特征、成渝特点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新内涵、新路径与新模式。从学科专业对口的角度,我校与电子科技大学率先在集成电路和软件工程两个学科开展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合作,共享学术资源,联合培养研究生,将共同在西部(重庆)科学城成立重庆集成电路学院。随着合作的不断深入,两校将进一步拓展在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跨越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持。

蓝图已经绘就,目标催人奋进。“对历史最好的致敬,是书写新的历史;对未来最好的把握,是创造更美好的未来。”我们将在重庆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的指引下,明确新目标、落实新举措,真抓实干、紧抓快干、埋头苦干,以实际行动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