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重庆邮电大学 - 《重庆邮电大学报》

百年革命道路,铸就辉煌盛世

作者:张国兴  计算机学院    
2022-05-15     浏览(122)     (0)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从曾经的1921到如今的2022。一百余年的砥砺风雨,一百余年的沧海桑田,一百年余的革命道路,我们的祖国在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壮大,终于,我们等到了一个太平盛世,见到了一个国泰民安的祖国。

尼可洛夫说过:时代的变迁永不停息。”百年前,谁也想不到一个在嘉兴南湖中的小船上成立的政党,只用了百余年的时间就带领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蜕变。101年,我们从军阀混战的黑暗社会走到如今的和平统一。曾经的我们四处混战、民不聊生,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为天下百姓带来了新的希望,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夺取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建成如今的盛世强国。101年,我们从曾经的“势单力薄”走到如今的“精锐之师”,曾经西方列强用炮火攻开清政府大门,我们无力还击,而现在我们拥有完整的军事体系,每时每刻守护祖国安全。101年,我们从曾经的“东亚病夫”变为如今的“东方雄狮”,过去我们任人宰割,诸多不平等条约让我们苦不堪言,如今我们作为“五常”之一的世界大国,我们在世界舞台上有了自己的话语权,创造了今天的辉煌盛世。

千载悠悠,学习“四史”知识,为盛世继续加油。

在如今的时代大海里,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舵手,我们要追寻历史的足迹,从中找到前进的方向。曾记否:南湖红船上的建党信念、南昌起义的炮火交接、井冈山上的红旗飘飘、两万五千里的长征精神、三大战役的节节胜利、开国大典的万人呼声、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全面小康的决胜时刻……我们在这个美好盛世里,不能忘却历史给我们的启迪,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我们要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学习历史,是为了照亮我们前进的路,需将历史的痕迹代代相传,它们或许离我们很远,但是它们永远不会消失。我们需将历史永存于心,为盛世继续加油。日新月异,紧握“四史”脉搏,让盛世扬帆远航。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从建党到改革开放,这些都不是属于我的记忆,但是我知道这些事对中国的发展至关重要,正是因为有了它们的铺垫,才让我们这些00后见证了许多中国奇迹:2006年,青藏铁路通车,生活在藏区的我对此有着十分深刻的印象,也就是从那时起,我一次一次见证了祖国的崛起和强大。2008年,汶川地震,全国人民为汶川加油,为汶川人民祈福,汶川离我有382公里,但我不难去想象当时的画面,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武警战士、消防官兵迅速去灾区救援,他们就是全国人民心中的英雄。又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让中国走向世界舞台,向世界展示了她独有的魅力,这是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2015年也门撤侨,让我们知道不管有多远,祖国一定会接你回家。2020年的疫情更是让世界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见证了中国速度和中国力量。许多白衣天使迎着风雨,砥砺前行,众志成城,打赢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2021年,中国空间站的顺利建成,让我们加入了航天强国的队伍。如今的我们正处于青春年华的好时光,学校也启动了“世界一流学科攀登计划”,作为重邮学子,我们更应该把科技创新放在首位,争取在这个万物互联的大数据时代作出自己的特殊贡献。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涓流成海,众木成林。我们青年学子要把自身追求与祖国需求紧密相连,为这个盛世贡献自己的力量。

前路艰难,汲取“四史”力量,让盛世续创辉煌。

百年前,山河破碎、国敝民穷。百年后,山河无恙、国富民强。未来的路需要我们来走,习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深情勉励中国青年:“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泰戈尔说过: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磨砺,才能有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时代在进步,我们绝不能落下。

几代人的腥风血雨,千里血河、万里伏尸。曾走过绿茵遍野,也曾踏过枯骨万里。即使百年冰雪,也寒冬不冽。即使千年煎熬,也厄困不塞。在黑暗里仰望光明,细数千年的荣光辱没,深潜光年之外,必定是光芒万丈。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完美答卷,而如今,我们已经踏上了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艰辛道路。百年恰是风华正茂,盛世也正如你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