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重庆邮电大学 - 《重庆邮电大学报》

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校战略,加快建设全市大数据智能化人才高地

作者:林金朝  重庆邮电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2022-05-15     浏览(145)     (0)

2021年9月,党中央召开人才工作会,习近平总书记从战略发展的高度,根据我国科技创新的总体布局和人才发展的现实状况,围绕“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目标,从空间上、时间上、举措上对未来一段时期我国的人才队伍建设进行了科学化立体化布局,概括起来即是推进三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空间布局、推进三步走人才队伍建设时间布局、推进三维度人才队伍建设战略布局。科学回答了新时代人才工作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新时代人才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深入分析当前我校人才工作现状,以下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一是思想政治教育深入不够。政治学习的计划性不强、系统性不够,考核机制、监督机制欠缺,人才发展的政治引领作用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二是人才队伍结构不够优化。人才队伍学科间差异较大,特色优势学科学缘结构单一,新兴交叉学科人才不足,基础学科人才缺失。高层次人才数量整体偏少,人才队伍年龄整体偏大。三是人才梯队建设谋划不够。人才梯队建设体系滞后,领军人才增长较慢、教学科研骨干成长缓慢、青年教师成长分析研判不足,校院两级人才库建设缓慢,人才发现、培养、支持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健全。四是学术团队之间协同不够。团队建设缺乏系统构架,团队对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学科建设的支撑还不够,团队内协作不够,团队间协同不足,人才合力难以充分发挥。五是体制机制改革深化不够。人才培养、评价、激励的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健全。高层次人才作用发挥机制、学术骨干交叉任职机制、虚拟团队建设机制等还需要加快探索。

对标对表“双一流”和“世界一流学科攀登计划”建设目标,深入推进新时代人才强校战略,以人才队伍建设支撑学科建设、促进学校发展,我们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加快学校人才队伍建设布局。要根据国家和重庆市人才工作战略布局,科学研判、精准定位,加快学校人才队伍建设布局,全力打造全市“大数据智能化”人才高地。

二是实施思想政治素质提升行动计划。要规范人才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将政治理论学习作为教研活动、团队建设的规定动作,突出过程监督和成效考核,切实加强精神引领,引导人才将政治要求贯穿到教学科研、立德树人全过程。

三是实施人才队伍结构优化行动计划。要深入分析当前人才队伍结构存在的突出问题,着力提升引才聚才质量,从数量增加向质量提升转化。要强化人才结构化调整,引导教师合理分流,鼓励学科交流、交叉任职。

四是实施人才队伍支撑发展行动计划。要深入实施“文峰人才工程”,建立从毕业生到博士后、到“文峰百人”、到“传邮学者”、到“国脉学者”的人才培育全链条,形成“筛选一批、储备一批、培育一批、托举一批、造就一批”的人才梯次发展格局,做到贯通培养、梯次培育。要尊重人才差异化、个性化和包容性的成长路径,合理用好老教师资源。

五是实施学术团队协同推进行动计划。紧紧围绕学科建设方向,搭建项目研究载体,鼓励学科交叉、模式创新、大胆探索,鼓励与国内外知名院校、科研院所加强合作,构建虚拟团队,协同推进大平台、大科研、大项目建设。包容并蓄,积极依托团队吸引优秀人才,形成团队建设和人才引进良性循环。探索将引进人才的学术考察权、团队成员教学科研绩效分配权、各级各类人才遴选的推荐权下放至各团队。

六是实施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行动计划。进一步深化人才发现、培育、评价、考核、激励机制改革,集中全校力量,着力解决人才成长发展的机制障碍、瓶颈问题。加快推进高层次人才使用机制改革、学术骨干交叉任职改革、虚拟团队构建制度改革,充分释放人才活力。优化人才服务保障机制,努力营造“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