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成都体育学院 - 《成都体院报》

成体校友

王扬:体育始终是我的选择

2022-06-20     浏览(88)     (0)

王扬,成都体育学院2011级新闻学专业学生,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国际新闻研究硕士。曾参与过南京青奥会、里约奥运会的赛事报道工作,曾在《大公报》做记者。目前在中体产业集团从事体育经纪、营销咨询策划工作。

 

C1,从成体启航

 

“我到现在都记得,我初赛的时候是C组第一个——‘C1’”,谈起本科期间的经历,王扬首先回忆起大一时参加学校新闻艺术节主持人大赛,“一般来说,第一个出场分数可能不会特别高,而且大一的时候去参加主持人大赛,晋级、进复赛都很难,更别说最后有机会能拿到决赛的冠军。”

 

这段经历对于王扬而言,意义非凡。她认为,很多事都是始于一次尝试,参加主持人大赛的“尝试”,带给她的不仅是可以做好体育新闻的信心和自信,更是未来人生道路的铺垫。

 

2013年11月,王扬在第二届国际奥委会青年记者选拔活动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2014年南京青奥会青年记者培训营,成为8名参加培训的中国青年记者之一。

 

多元的文化碰撞、紧张的赛程、导师制的工作方式、全面的能力要求······对于王扬来说,参与南京青奥会的报道工作是一次全方位的考验,也正是这般经历,坚定了她对于体育传媒的志趣。

 

“南京青奥会这样的国际赛事,对于一个学习体育新闻的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舞台,这让我更加坚定了——我要在这个方向、这个行业里,继续走下去。”王扬说。

 

体育,生命中不可或缺的色彩

 

本科阶段的学习结束后,王扬回到家乡,进入大连电视台工作。“当时在大连电视台法制频道做民生新闻报道,做了一段时间之后,我发现自己还是希望从事与体育相关的工作。”离开大连电视台的王扬,将读研的计划提上日程,进入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攻读国际新闻研究硕士。

 

研究生毕业后,王扬前往北京,在央视五套实习,还参加了《一起说奥运》主持人解说大赛,“解说比赛真是人才济济,男生也很多,了解这个项目的人也很多,我发现,哇,真的自己离专业的解说之路还有很长一段儿”,王扬回忆,记得在那场比赛里,还有许多成体的老师、师哥师姐负责辅助、评审、评委等工作,当时真的觉得成体的人才无处不在。

 

“体育”对于王扬不只是一份感兴趣的工作,更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色彩。

 

专注,体育人身上散发的光芒

 

“竞技体育争金夺银只是一部分”,王扬谈到:“在赛场之外,还有亲情、友情、爱情…还有人生。”说起在腾讯体育团队参与里约奥运会报道工作的经历,王扬回忆起跳水三米板决赛落幕,跳水运动员秦凯向在比赛中摘银的女友何姿求婚的场景。人生不只赛场,收获幸福对于运动员来说,是另一种圆满。

 

“我们还经常听运动员在接受采访时的‘凡尔赛’发言,比如问起当另一位选手失误或者超常发挥时的感受,他们通常会说,当时只关注了自己的动作,不会在意其他选手的表现。”在王扬看来,这并非是真正的“凡尔赛”,而是运动员身上超越普通人的专注力。

 

选择一项运动、选择走体育运动的道路,数年如一日的坚持,从一而终确非易事,对于在体育运动方面取得成就的人,王扬格外钦佩。

 

他们身上的“专注”也带给了王扬更多启发。赛事报道任务紧压力大、学习任务繁重节奏快、新冠肺炎疫情对于开展工作的冲击和影响······在那些低谷期和艰难时刻,王扬选择专注当下,“专注于眼下的事,等回过头来你会发现,原来在焦虑时,这些事已经一件一件地解决了,但并不是说不去思考,重要的是不要困于情绪,而是行动。”

 

转型,一种新的交流方式

 

在《大公报》工作期间,王扬的业务范围包含但不限于体育。2018年的“两会”、北京国际电影节、APEC论坛等,王扬都曾参与到报道工作中。

 

除此之外呢?

 

王扬开始思考更多的可能性——关于未来的工作方向,关于更长远的职业规划。

 

“除了传媒之外,也想接触一些比如市场、商务、商业的运作逻辑”,王扬坦言:“一路走来的经历是体育+传媒,如果说我不做传媒,体育却是我始终不想放弃的,我后来来到了现在的公司——中体产业集团。”

 

于现在的王扬来说,“体育经纪人”不足以概括她的工作内容。一个独立的项目,无论是客户对接、商务流程、咨询、营销策划、项目执行、舆情监控等等,都需要她全程参与。

 

在她看来,这份工作是一种“新的交流方式”。她与运动员、运动队的对话不再只限于采访问答形式,而是更多地参与到运动员的备战训练和商务合作等工作中。

 

“以前更多是去报道,告诉大家运动员在赛场上的表现和成绩,以及他们背后的故事大有乾坤,但现在更多是通过促成合作,真真切切地为运动员和运动队提供帮助。”

 

“体育记者或者说体育传媒的经验对我而言非常有帮助,是我在工作中的优势,比如营销策划、数字营销、新媒体这些方面,我都能游刃有余。”王扬表示。

 

与体育记者的工作相比,除去内容上更加立体和丰富之外,王扬所感受到目前工作的最大不同,在于“体验感”。在推进中国跳水队和百度智能云“3D+AI跳水辅助训练模型”这一项目时,疫情给工作执行施加了极大的压力,东京奥运会能否顺利举行,如何在防疫管控的前提下安装设备、采集数据,对于王扬和她的同事来说,在当时都是十分棘手的问题。

 

最终,项目顺利促成,企业的先进技术通过合作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示,中国跳水队也在东京奥运会的赛场上取得了优异成绩。

 

“感觉陪着队伍走了很长一段路,更多的是一种延迟满足。”王扬感叹。■八十周年,祝福成体对于即将到来的成体八十周岁生日,王扬非常期待。

 

“成都的天气总是阴阴的,一开始不太习惯,但城市的氛围、美食,让我非常留恋。”在成体的四年,是精彩、没有一丝遗憾的。

 

谈到“成体学子”这一身份的感受时,她提到的关键词是“荣幸”——良师益友的陪伴、自信心的建立、兴趣的培养、人生道路的铺垫,这些是王扬在成体收获的人生财富。

 

谈及对学弟学妹期望,王扬说:“这四年应该是好好去珍惜,抓住一切机会去体验、去尝试,不要怕犯错,只有在不断体验和尝试中才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适合什么,除此之外,最重要的还是保持专注——持之以恒。”在她看来,这世界上就是会有很多人走一条路,但半途而废者多、从一而终者少,有时候能多尝到一丝“甜”,可能就是比别人多坚持了一点。

 

“祝福母校,也祝福大家,一切都好!”

 

(范雅琦 贾乐凡 王凯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