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徐羽粲,教师教育学院21小教2班,曾获校二等奖学金、校三好学生、校优秀学生干部、教师技能大赛朗读二等奖、校电子商务大赛银奖、寒假社会实践优秀个人等荣誉称号。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衢州学院00后新时代理论宣讲员徐羽粲。
首先,请同学们看几张图片。没错,这就是我国桥梁从古至今的演变历程。这座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桥”的武汉长江大桥就是我们造桥梦的起点。今天,我想通过与大家分享它的建造史,一同感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党建优势与中国精神。
1906年,湖广总督张之洞最早提出了建一座长江大桥的设想,以沟通南北铁路;1913年6月,“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组织人员对长江大桥桥址进行初步勘探和设计,组织力量绘制了长江大桥的蓝图;此后,民国政府先后三次提出了建造武汉长江大桥的计划。可当时我国面临着国力贫弱、内乱频仍的局面,因此导致了计划最终被搁置。
同学们,难道造桥梦对我们来说就真的不可能实现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可以说,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我们的造桥计划只是停留在纸面上的美好设想,而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我们党的核心领导优势逐渐凸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逐渐完善,我们的造桥计划也迅速并且顺利的被提上议程。
1949年9月,63岁桥梁专家李文骥联合茅以升等一批造桥专家向中央人民政府递交了《筹建武汉纪念桥梁建议书》。1953年4月,由周恩来总理批注原铁道部正式成立武汉大桥工程局。同年7月,彭敏率铁道部代表团,赴莫斯科请苏联专家对桥梁建设进行技术鉴定。就这样,在党的带领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落实下,武汉长江大桥1955年9月1日正式开工,历时2年1个月,于1957年全部竣工。
我们可以看到一列火车正在驶过长江大桥,桥边站满了挥舞双手、热情洋溢的人们,这是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通车时所拍摄的。著名桥史专家余启新先生回忆道:“大桥通车那天,小轿车、卡车、公交车排队驶上大桥,空中还有飞机在撒庆祝传单,市民都在欢呼。”
正如毛泽东同志在《水调歌头.游泳》当中所畅谈的那样:“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举全国之力”修建的“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既是连接南北的一个纽带,也代表着我国建桥史上的新里程。它的成功修建体现在党的带领下,全国人民集中力量办大事,广泛调动、组织和协调各种资源,坚持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在我们华夏大地上绽放出耀眼的光芒这一本质内容。
人们常说“万里长征路漫漫。”“万里长江第一桥”的修建也就是我国向造桥梦迈出的第一步。在之后的造桥路上,我国坚持着党的集中领导,在发挥我国的制度优势下,一代代建设者们传承着当年的建设精神,不断创造了令国人引以为傲和令世界瞩目的一座座“奇迹桥”。据统计,党十八大以来,全球超过一半的大跨度桥梁都出现在中国,比如世界第一高桥——北盘江大桥等等。
同学们,我们可以看到,如今我们的桥梁建设正处在世界领先水平。我们可以说,从武汉长江大桥开始的“中国桥梁”的故事,是一群青年挺直脊梁,耐住寂寞,争创先锋;是一个国家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不畏艰险;是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逆流而上,激流勇进,勇创世界一流。
听了这么多,不知道你是否有些感触呢?在党的带领下,我国的飞天梦、深海梦等梦想一直在实现并不断地突破创新,这些梦想的汇聚就像是细流汇成江海,共同筑就了我们的中国梦。现在的我们有更优越的创造条件,在两个一百年的交汇之际,我们更应该从造桥史中,深刻认识到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定不移地跟党走,以满腔的热血与身边的同胞们一起去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最后,我想与大家分享的是:没有不可跨越的鸿沟,没有不可逾越的天谴,只要我们坚持党的领导,齐心协力,我们终将能在奇迹之桥上盼见那党建优势下的中国盛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