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镇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十年来,茶山镇全体党员干部团结带领全镇广大人民群众凝心聚力、笃定前行,为茶山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他们身处不同岗位,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强大的意志力和执行力,高效完成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受到上级领导、同事及人民群众的好评和称赞。
博头村的“领头雁”刘进明
10 年前,博头村污水横流、人居环境堪忧;10 年后,博头村生态环境优美,村内人居环境得到全面提升。这个转变的背后,离不开博头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刘进明的努力。
博头村的“领头雁”
走进茶山镇博头村,整洁干净的街道、绿意盎然的生态休闲公园、清澈的池水、靓丽的“一河两岸”等景观让人赏心悦目。
家住博头村的张衬英指着门前的河流告诉茶山囡,10 年前,都不敢想象博头村的生态面貌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十年前,这条河涌又臭又黑,河里的鱼都没人敢吃。经过整治,河水变清了,村子里还规划了休闲公园、停车位。博头村变得这么好,多亏了村委会的领导。”
正如村民所说,博头村的蝶变少不了村委会的正确领导、科学谋划,其中博头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刘进明就是这支振兴队伍的“领头雁”。
2017 年,乡村振兴战略的“东风”让刘进明看到了农村发展的前景。他找来村里老党员、村民代表商量,针对村民最迫切解决的菜市场脏乱差、南畬塱黑臭水体等问题逐一突破解决。
刘进明说:“当村书记最重要的是学会如何与村民沟通,要善于换位思考,多向村民寻求意见。其实很多村民比我们村委会干部知识面更广。村里有重大项目,我都会第一时间找老干部、老党员代表和见多识广的村民聊一聊,征求他们的意见,听听他们的看法,集思广益开展工作。”
助力产业振兴驶入“快车道”
产业要引得进,环境就得先搞好。刘进明带领博头村率先开展雨污分流试点,开展“三线”整治试点,多点发力整治修复农村人居环境,从而带动乡村产业振兴。
“以前,这些小巷污水横流。现在,我们把厨房、洗手间、洗衣机、阳台、化粪池的水全部接入污水井,把以前的雨污合流渠改成雨水渠。当时,这项工作很多村民不理解,甚至不让我们做,我们就利用每周联系群众的活动,“两委”干部和(其他)党员干部到每家每户进行解释说明,并用成功案例作示范。后来,群众从不愿意做变为主动去做,这项工作就这样以点带面完成了。”刘进明说。
村里的人居环境改善之后,投资环境也在发生变化。博头村集体物业的收入、招商引资的势头在增强。截至2022年8 月,博头村经营总收入同比增长 19.1%,与 2012 年同期相比增长 86.1%;纯收入同比增长25.5%,与2012年同期增长247%。
刘进明表示,接下来,博头村将继续把特色精品村、美丽田园建设、农村人居环境优化等工作做好,特别是持续做好产业振兴和经济发展工作,实实在在提升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正 所 谓 ,“ 火 车 跑 得 快 、全 靠 车 头带”,走好新时代乡村振兴之路,就是需要像刘进明这种能够团结广大群众力量的“领头雁”,以党建为引领,“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以点带面出成果,示范引领强成效,为乡村振兴增势赋能、蓄力续航,打造乡村振兴的“红色引擎”。
詹敬江:环保拼命女郎
近些年来,茶山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老街坊们想必都发现,茶山的天更蓝了、水更清了、地更绿了。过去由于工业生产缺乏有效的环境监管,环境污染治理缺乏科学的手段,茶山同许多地方一样,欠下一笔笔触目惊心的生态账,为了扭转这样的局面,茶山的环保卫士们,打响一场污染治理的攻坚战、持久战。据了解,茶山生态环境分局支委詹敬江,已在环保战线奋斗了 18年之久。
从建到管,把茶山排污口走个遍
雨污分流,是从源头上将雨水和污水分开处理,实现“雨水入河,污水入厂”,它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一环。从2019 年起,詹敬江便开始负责这项工作。
“在我们没有安装管网前,雨水污水合流在一起,全部排到河涌之中,是造成河涌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在管网逐渐搭建好后,污水就基本不会流到雨水管中。”詹敬江介绍说。
从建到管,3 年多来,茶山 17 条河涌,詹敬江已数不清走了多少遍。为了弄清楚每一个排污口,她将茶山镇所有的管道图都找出来,一条路、一条路地走,检查每一个管道接驳口、每一个排污口,全镇 600 多个排污口,她都逐个地实地查看。即便是身怀六甲,她也从来没退缩。
“我的宝宝是跟着我走完了截污管网的,一直到他出生。同事也很照顾我,不让我太靠近危险的地带,但我能干的也尽量干,不然自己不放心,宝宝也不放心。”詹敬江笑着说。
“之前在污水管网施工现场,她突然就晕倒了,我们叫了救护车把她送到医院。经过检查后医生说她刚怀孕一两个月,需要注意多休息,没有什么大问题。结果她听到医生说没什么大事,就又马上跑去工作了,你说她拼不拼。”她的同事吴杰表示。
敢打敢拼,不辱“环保卫士”之名
除了巡河,詹敬江基本每周要下企业。她说,生态环境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只有常态化走访才能提高企业经营者的环保意识、督导企业在日常生产中重视环保。
不打招呼直接上门,才能查到企业最真实的情况。但不是每一次的突击行动都是顺利的。“前段时间我们发现一家企业可能存在偷排的情况,于是我们决定在傍晚来个突击检查。但是因为没有通知企业,结果被企业的狗追着咬,幸好跑得快,只是裤子被咬到了一点。”詹敬江说。
奋战在环保战线 18 年,詹敬江见证了茶山生态环境的变化,她本人也获得了“东莞市十大环保攻坚卫士”、市镇“优秀工作者”“先进个人”“优秀个人”等荣誉称号。
后记:茶山镇 17 条河涌、661 个河涌排污口、2284 家固废企业、1037 家危废企业,都时常出现他们的身影。无论昼夜,无论日晒雨淋,巡河、下工地、查企业,詹敬江和她的同事们,靠着一股韧劲儿、狠劲儿,用实干担当,书写了茶山的“绿色答卷”。
后记“群众忙过节,网格员过节忙”。茶山 169 名网格员全员值班,坚守岗位,穿梭 在 茶 山 的 大 街 小 巷 ,他 们 每 天 行 走16000 步以上,守护茶山镇中心、塘角、增埗 、工 业 园 等 片 区 的 9127 间 出 租 屋 、12761 个“三小”场所。他们用“铁脚板”织出一张安全排查、疫情防控的基层防护网,以“小网格”铸就“大联防”,守护茶山人民群众平安过节。
茶山“双叶”防疫“剑与盾”
疫情防控指挥办,作为镇内疫情防控工作的“大脑中枢”,扮演着重要角色。指挥办的成员们承担着数据汇总、上传下达、协调各方等多重任务,为镇内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奠定了扎实基础。
在茶山镇疫情防控指挥办,叶燕华所在的一组主要负责应急管控、流调溯源、隔离转运等工作,像一把“利剑”,面对疫情,快速出鞘,有力处置控制疫情;而叶高山所带领的二组,则是坚固“铁盾——疫苗接种、核酸检测和哨点监测,筑起疫情“防护墙”。两相关负责人的姓氏都是叶,也被茶山镇疫情防控指挥办戏称为“双叶”,是茶山防疫“剑与盾”。
叶燕华:发挥“利剑”作用,筑牢防疫阵地
早上 8 时 30 分,茶山镇疫情防控指挥办准时召开每日复盘部署会议。临近党的二十大召开,指挥办的工作尤为繁重。会议期间,叶燕华电话不断。布置好组内工作后,他便匆匆拿起文件出发前往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
叶燕华车上长期放着一个行李箱,打开一看里面都是手套、N95口罩等防疫用品以及一套干净的衣服。“现在疫情防控形势紧张,周边城市多点散发。特别是国庆假期,东莞人员流动增加,我们工作压力增加。随时都有可能发生突发情况,我们要时刻待命。”
“这个铁栏应该放这里,弄错了,这个区域是搭建起与外界分隔的缓冲区,快递应该放在这里。”来到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叶燕华仔细检查外围的功能区域划分情况,并一一指出问题所在。
检查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后,叶燕华又马不停蹄前往茶山镇流行病学调查中心。该中心于今年 8 月完工,既是为支援本地的医护及工作人员提供工作生活场所,也是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储备点之一。作为疫情防控的重要场所,将迎来考核。
面对巨大的工作压力,茶山镇卫健局党支部委员叶燕华告诉茶山囡:“我们经常这件事情还没干完,就有另外一件事需要马上处理,我们觉得一天 24 小时都完不成工作,夜里开会经常开到凌晨。”
叶高山:筑起防疫“铁盾”,扛起后方保障
每当茶山开展核酸循环抽检,叶高山都要在茶山镇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认真查看核酸采样和检测数据,并根据数据实时情况,下达相应指令。
据介绍,为进一步统计数据,摸清镇内核酸检测人口数量,指挥办需要分时间段精确统计。“一般上午核酸检测结束之后,我们就要做一次比对,下午上班前做一次,然后晚上结束后再做一次比对。每天几万人的数据,都是一个人完成。从系统导出数据后,还要再比对一次,避免出现错误。”
“我们定期会组织医生上门给老人进行评估,有些老人血压或者血糖比较稳定的,符合接种疫苗条件的,我们都会上门去动员尽快进行接种。”在做好核酸检测数据统计工作的同时,叶高山还想方设法提高疫苗接种覆盖率,筑牢免疫屏障。
在镇内民营医疗机构,叶高山检查哨点监测工作。“你们发现市民有感冒、发烧等十大症状,特别是发热、咳嗽等,一定要让他们尽早到茶山医院发热门诊就诊,并遵守核酸结果出来前留院观察的规定,发挥各哨点在疫情防控‘早发现’中的雷达作用。”通过加大对哨点监测机构,包括茶山医院发热门诊,辖区内医疗机构、药店等的巡查和督导,做到“主动防,早发现”,筑牢疫情防控免疫屏障。
近三年,茶山镇疫情防控指挥办的工作人员,以全年无休的工作状态完成疫情防控中的各项任务,坚守住茶山的“健康大门”。在疫情防控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既需要“双叶”这样的卫士,也需要我们每个人树立“健康第一责任人”的意识,自觉配合落实疫情防控措施,才能共同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的攻坚战。
刘锦标:是监管员更是安全服务员
在生活中,有这么一群“找茬员”,他们慧眼如炬、认真负责,他们不是在找隐患的路上,就是在督促整改落实的路上……
他们就是安全管理员。其实比起监管者这个身份,他们更像是服务员,将安全隐患拔除,把安全生产知识送入大家心中。那他们是如何进行安全排查,守一方安全,护一方发展的?茶山应急管理分局专职安全员督导组组长刘锦标给出了答案。
当好安全“服务员”
国庆节假期,跟着茶山应急管理分局专职安全员督导组组长刘锦标的脚步,记者来到塘角片区。据刘锦标介绍,他不仅要督导安全员工作,还要检查节假日期间企业安全防范工作落实情况。
“你看你的机器没有贴操作规程,年检表也没有贴在机器附近,这是不合规定的,你现在让你的工作人员打一张操作规程贴在机器上吧。”在一家涉粉尘企业,刘锦标认真细致检查企业安全生产落实情况。
对于检查出的问题,刘锦标向企业负责人和安全员现场教学,提出整改方案,并督促企业尽快落实整改,确保执法检查发现的问题隐患彻底解决。
“我们不是给企业找麻烦,安全生产工作容不得半点马虎,就算是一个很小错误,也可能酿成大的安全生产事件,所以发现问题,就得要求企业马上整改。”“对于他们的工作,我们是很认可的。安全生产大于天,一旦发生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损失和影响都是很恶劣的。现在有专业人员免费帮我们排除隐患,我们更放心了。”东莞市志能五金制品有限公司负责人朱新虎说。
一路上,刘锦标汗流浃背,汗水不停地滴落。他说虽然辛苦,但得到企业的认可,是他最欣慰的。“累是累,但在拔除隐患、得到企业的认可后,成就感让我感受不到劳累。”
节假日责任更大
刚结束这家企业的检查,接到电话的刘锦标就赶紧往下一个地点处理应急事件。“隔离酒店停电了,我们要马上联系村委会和供电公司,把情况反馈给酒店,再由酒店反馈给住户,稳定好他们的情绪。”刘锦标说。
像这样的电话,刘锦标半天就能接到十几个,十分繁忙,连一口水都喝不上。“这还是在节假日呢,放在平时只会更多,更忙,这个数量,小意思了。”
当记者问及工作如此繁忙,他们会在节假日如何放松时,刘锦标说:“我们没有节假日。节假日,我们的责任更重大,丝毫不能放松。”
后记:茶山应急管理分局于 2021 年 11 月荣获“全国应急管理系统先进集体”称号,这也是东莞唯一获得该荣誉的集体。在这份荣誉的背后,是茶山全体“应急人”兢兢业业、辛勤付出换来的。他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初心”和“使命”贯穿到各个工作环节,夯实基层基础,防范化解风险,把保安全、护稳定各项措施落到实处。茶山“应急人”,茶山因为有你们,所以更有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