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断舍离,是一种生活整理术,近年来正渐渐成为都市生活的新理念。最初这一概念限于整理日常生活中的杂物,但随着这一理念在校园生活中的运用和扩展,“断舍离”也渐渐变为很多青年学生对待生活的一种崭新思维观念,即化繁为简、减少重负、轻装上阵。观也是一种“断舍离”,不盲目攀比,不冲动消费,减少物质对生活的支配。药学院的兰心田时刻坚持节俭的习惯,做到有计划支出,不铺张、不浪费,不盲目攀比,在这一过程中她也不断地提高自己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断大道至简身处一个物质极大丰富的时代,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各式各样的物品,而在这些丰富的物品中,还有不少派不上用处的物品占据着空间,虽然物质越来越丰富,但心情也会因这些“积压”的物品变得压抑沉闷。现在,试想一下你的书桌上堆满了课本,却翻来翻去找不到想要的那一本;衣柜里塞满的衣服挤作一团,却怎么也找不到自己想要的那一件;桌下堆满了快递,拆了的、没拆的,有用的、没用的,堆成一座小山……每一次对物品的找寻都是对自己的折磨,生活变成一团乱麻,斩不断、理还乱。
这样的生活不仅给自己带来极大负担,也会给同寝室的室友带来不便和困扰,那么,如何去改变现状?这就需要我们给生活做做减法,给自己的生活进行一次“断舍离”。现在,不少同学会选择把自己废旧闲置的物品捐赠出去,也有热爱手工创作的同学会进行物品的二次利用;对于那些塞了满柜的衣物,则利用分类法按照季节、类别进行整理。以书籍为例,同样可以充分利用分类法进行整理,让我们在寻找资料时也会更快捷方便。
化繁为简、分门别类,一个干净清爽的环境会给我们营造一种积极阳光的正能量氛围,提升寝室生活的幸福感,并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在学习中,“断舍离”同样可以帮助我们优化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很多同学或许都面临过文献资料太多,而无法静心阅读文献的情况,针灸推拿学院的裴诺欣则是在明确自身研究方向后,增强文献研读和学习的针对性,减少无效阅读,在这一过程中,她更加明确研究方向和路径,从而为自己的科研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学会总结”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方法,而这一方法中同样有着“断舍离”的影子,博观约取、去粗取精,职业技术学院的杨译迪通过总结学习经验、改进学习方法,系统整理各科结构,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同时,减少日常生活中的冲动消费、建立正确良性的消费观和生活舍舍弃重负在物品整理方面,我们已经经历了“断”的阶段,即量入为出,而对于扫除时整理出来的旧物,我们还要有“舍”的具体行动,即分类后将其赠予或放弃,给下一步整理留出缓和的空间与余地。
在学习生活中,我们少不了忙碌的时候,如何做到“舍”呢?中医学院的李宣雨分享了自己的心得:“我们可以按照事件的先后截止时间列出时间表,做好规划,化整为零,明确目标。”也许这可以看做是李宣雨同学的“断舍离”之法。“拖延症”可能是每个同学或多或少都面临过的难题,而不少同学则免不了迷茫和焦虑,对于这种情况,李宣雨认为“那就是立刻动手,列出问题清单,做好时限规划”;临床医学院的杨育千认为“放纵慵懒会换来失败与堕落,刻苦钻研、孜孜不倦将换来令人满意的学习成绩”。这同样是一种“断舍离”,即舍弃了“时间还长”的理念,换成了完成它们的紧迫感,更利于我们把握做事的步骤和时间节奏。
我们用“舍”的智慧减少生活中的繁杂,在互联网时代的今天,同样可以用“舍”的精神帮助我们筛选海量信息,甄别利弊、去芜存菁。譬如在培养自己真正的兴趣爱好时,药学院的刘思雨将节省下来的时间投入到自己的跑步兴趣中,她说:“因为这个爱好,我经常关注每年的马拉松赛事,自发加入了跑步组织,身体好了,也认识了许多同好。”针灸推拿学院的杨诗琪则十分热爱英语,她积极参加各项英语比赛,提高英语水平。也有同学投入到绘画创作中,“看见自己笔下创造出的世界,我感到很满足,我的心平静下来,有些烦恼也就抛到脑后啦!”通过取舍,我们过滤掉零散的、碎片化的信息,投入到长久的有益爱好中,从而获得更利于发展的延迟满足。当然,也有同学表示:“‘舍’是建立在学业前提下的,是通过这种方式建立起心态、情绪的平衡。”
同样,“舍”的智慧还体现在能帮助我们处理日常生活中的负面情绪,激发自身正能量,中医学院的李婷婷在处理生活中不愉快的事情时,建议同学们可以通过“平复心情,冷静下来”“分析矛盾,反思行动”“转移注意,适当调节”三部曲,来化解自身负面情绪,以更加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离做好加减诚然,“断舍离”最初指的是抛弃、摒除生活中对繁杂物品的执着,但断舍离的主角从来都不是物品,而是自我。新时代的整理术早就不再拘泥于解决表象问题,灌输新的人与物的价值理念成为更主流的方向。从加法生活转向减法生活,行动带来心灵的变化。
或许我们都有这样的时候,收拾东西时发现总有一两件旧物带着自己的回忆,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它都无人问津,而难以抛离。如药学院的龙虹宇同学所言:“总觉得那些物品代表了自己的某一段时光,似乎将它抛弃后,那段时光也会随之被遗忘干净。于是继续将它封存在角落,可现在想起来,似乎它还是无人问津。”我们可以尝试着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究竟什么是不能被“离”的?而“断舍离”的观点告诉我们:“我要用,所以它很必要。”近年来,废物利用、变废为宝、闲鱼挂卖、捐赠旧衣等方式越来越走近我们的生活,通过这种方式,让旧物有了新的用途,我们将“离去”的东西分好类,通过不同的渠道去赋予他们新的使命。
从物到心,从单纯的物质生活到深刻的心灵生活,很多青年学子也将这种方式运用到心灵生活中,有同学认为:“跨越过去的一切烦恼,走出自己的舒适圈,将万千烦恼丝抛去后,你能看到更为广袤的世界,你的道路会愈发清晰,视角更为开阔。”吉林省人参科学研究院的杨迪认为:“漫长的求学路中,勿念过去,珍惜当下,迷茫并不可怕,重要的是在迷茫中找到前进方向,把握重心,继续前行。”护理学院的李洁也认为“大学要想有收获,就必须先走出迷茫”,大学生活中的自主学习、多种多样的生活方式可能会让我们陷入茫然,面对多元的生活和网络上的庞杂信息,断舍离帮助我们明确方向、划定目标,找到自己最热爱的那一条道路,并为之奋斗。
在采访中,也有同学表示在进行“断舍离”的时候,挣扎有之,思考有之,取舍有之。但是不论过程多么艰难,最后的结局总是皆大欢喜,无论是从房间的整洁度还是从将东西收拾干净后的心态变化,都是愉悦的。“断舍离”展现了另一种思维认知过程,在“断舍离”中鉴明过去、在“断舍离”中看清未来,生活在大学中的我们,也可以通过尝试学习和应用“断舍离”,形成简约生活、化繁为简、善用减法的思维方式,以极简、轻松、简约的心态,面对大学中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为自己描绘出一个更加鲜明多彩的大学生活。
通过运用上述方法,在“断舍离”中明确自己的大学生活方向,为自己写好一份大学生活“清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