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山东师范大学 - 《山东师大报》

张云翼:写一首方言的诗

作者:肖清三    
2022-10-12     浏览(133)     (0)

如果将汉语比作一本精美的诗集,那音韵各异的汉语方言就是这诗集中一首首五彩斑斓的诗。在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方言以“活语言”的形式记录着华夏文明的点点滴滴,承载着“一方水土一方人”的独特记忆。而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方言却面临着加速消失的危机。如何让方言更好地记录和保存下来,这是当下语言保护与方言研究者极力想解决的问题,张云翼就是这其中的一员。

2020年9月,作为一名已经有着3年教学经验的高中老师,张云翼辞去了工作,又一次以新生的身份重回母校,成为了文学院2020级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重新回到校园深造是我深思熟虑后的决定。如果能够实现自己心底未竟的梦想,那么这一路上付出的所有努力都是值得的。”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张云翼选择将汉语方言学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在他看来,汉语方言就像是一个宝藏,其背后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文化,它可以呈现出古今语音的流变,亦能够折射出地域文化的变迁。

方言调查是一件极其辛苦的工作,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甘肃人,保护和传承甘肃方言是张云翼一直以来的理想和追求。今年年初,张云翼终于有机会回到家乡甘肃武威,在导师邵燕梅教授的指导下,开启了为期近1个月的凉州方言调查。为了保证方言调查结果的准确性,早在2021年9月,张云翼便开始着手准备,寻找合适的发音合作人。由于方言调查对发音合作人的要求很高,张云翼花费了2个月的时间才成功联系到两位符合要求的调研对象,这为后期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在方言的实地调查中,张云翼遇到了很多棘手的难题。“我从小在城市长大,对于农事活动了解不多,调查时遇到的许多农业字词对我而言很陌生,让我一时间不知该如何处理。此外,尽管发音合作人是我们千挑万选才确定的最优人选,但一些字词发音,合作人也不太明白,这就需要我们方言调查者继续深入研究。”尽管困难重重,但张云翼对这份工作始终满怀着热情。对他而言,困难越大,越是一种历练。一个月的时间里,他和导师采录了大量语音,收集了众多语料,掌握了很多研究凉州方言的一手资料,同时也发现了凉州方言的许多特殊之处。“我很开心能为家乡方言的研究奠定语料基础,尽管接下来的语料分析工作更加艰难,但我还是充满了信心,这或许就是方言的魅力吧。”

在读研的两年多时间里,张云翼跟随导师邵燕梅教授先后前往沂南县、兰陵县、莒南县、平邑县开展方言采录工作,还参加了2021届汉语方言田野调查高级研修班、第十届全国汉语方言语法学术研讨会等大型学术研讨会议。一次次的磨练让张云翼对方言调查有了更为深刻的体悟,也让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用他自己的话说,方言调查不仅仅是在调查语言,更是一个让人不断接受文化洗礼、树立文化自信的过程。

作为一名本硕都在山师就读的“老学生”,张云翼对山师这片土地充满了感情。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他都用自己最优异的表现回馈着他所热爱的学校。研究生阶段,他曾获得山东师范大学“优秀共产党员”“优秀研究生”等荣誉称号,并荣获2021年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回望来路,张云翼心怀感激:“感谢我的导师、我学业上的引路人邵燕梅老师,她是严师也是慈母。感谢我的家人和朋友,无条件地支持我的工作和我做出的所有决定。”

方言研究道阻且长,但张云翼始终斗志昂扬,充满期待。“未来,我会脚踏实地、继续深造,为汉语方言研究作出自己的一点贡献,也为我的家乡、为西北汉语方言的保护与开发尽自己的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