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武汉大学 - 《武汉大学报》

期末过去,寒假还会远吗?

作者:游彬  赵海燕  路庆凯  学生记者    
2011-01-21     浏览(201)     (0)

    当2011元旦的脚步渐行渐远,当冬日的雪来了又走,伴随寒风肆虐的是如火如荼的期末。校园里,学子的步履更匆匆,忙碌的身影伴着晨辉走出宿舍,在食堂或打印店短暂停顿,毫不犹豫地湮没在炙手可热的自习室和图书馆里。

   

    学生记者黄云浩摄影,龚鸽、李秋实对本文亦有贡献
宿舍楼:夙兴夜寐
    早上6:00,凛冽的北风如约在门外守候,枫园12舍管理员阿姨像往常一样熟练地打开门,簇拥在此的学生一拥而出。“学生出门自习的时间普遍提早了,每天早上都要提前开门。”阿姨很乐呵,认为这样的学子更有朝气。
    从2010年12月31日起,全校学生宿舍通宵供电,熬夜温书成了司空见惯的期末景观。当大一学生还在惊讶“大学也要熬夜奋战”时,高年级学生则淡定得多,“期末熬夜背书很正常,习惯就好。”许多人还拿熬夜开涮,“你睡,或者不睡,考试就在那里,不增不减。”
    “优秀的成绩不靠临时抱佛脚,而靠平时一朝一夕积累,正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而日有所减。”已跻身美国癌症研究中心的博士生钟波如是劝诫“夜猫子”。

空调室:一座难求
    离打下课铃还有五分钟,文理学部教五105大教室前已被围得水泄不通,学子一个个作冲刺状,等待又一轮座位“抢滩”。“抢到座位就安逸了,毕竟这里暖和,离图书馆和食堂都近。”文弱的郭蕾蕾告诉记者。
    “进入期末以来,教五5个大教室的开放时间由晚上9:50延长到凌晨,但抢座局面并无缓解。”“教三全部教室全天开放,但利用率并不高,因为这里没空调,硬件设施也不先进。”教室管理员们的话表明,空调才是自习座位紧俏的关键因素。
    学校装有空调的场所纷纷“额外”开放,成为期末备考的给力场所。桂园食堂里灯火通明,开了空调的室内暖烘烘的,多数人都脱下了外套。偌大的食堂里,只有偶尔翻书的声音。“食堂安静又暖和,人也不多,挺适合自习的。”大一学生汪昕说。

图书馆:洛阳纸贵
    “我想借的参考书都被你借了。”在工学部图书馆,大三学生李睿眼睁睁看着自己想看的参考书被捷足先登借走,忍不住嘀咕。临近期末,多人“抢夺”同一本教辅资料的概率飙升,某类书籍常常被借空。
    图书馆梁仪老师解释道:“每年期末,来借书的同学都会成倍增加。借阅量飙高的同时,专业课和必修课的复习题及辅导资料更是供不应求”。这种现象,在大一学生身上表现尤为明显。
    在借阅类型上,相较平时广泛涉猎多学科书籍,期末借书类型集中在专业书籍上。李睿在感慨自己所需书籍被别人提前借走的同时,也懊悔没有在开课之初“先下手为强”,光凭考前突击的想法实在很吃亏,“给力要趁早”。
打印店:门庭若市
    “打印一份思修”“复印一下课件”……校内各打印店生意火爆,狭小的店面内难觅立足之地,很多人只能站在店外等候。
    进入期末,打印店成为校内人气最旺的地方,店主忙得脚不沾地。许多同学都是“回头客”,对操作流程了若指掌:熟练地插上U盘,操作打印,数数纸张,麻利装订,给钱,一笔生意成交了。
    “越到考试,生意越忙。”信息学部打印店老板和店员们坦言,一到期末,他们就自动进入“期末作息”,每天从早上7点忙到夜里10点多,“两三个星期前,就有学生陆续复印笔记,一复印就是几百页。有的拿着几科笔记来复印,厚厚的好几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