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西南大学 - 《西南大学报》

山火中的逆行者

作者:蒋登科  ◆    
2022-09-15    

高温下的重庆北碚区歇马街道虎头山突发山火,志愿者、消防人员等众志成城扑灭火情,山火考验了他们的毅力和勇气。隔离带被挖开,土地颜色发生了变化,令人心痛又震撼。


图/万难

题记:2022年8月21日22点30分左右,因为连晴高温,重庆市北碚区歇马街道虎头山突发山火,情况危急。虎头山属于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外围山地,山高林茂,地势陡峭,灭火难度很大。消防人员、军人、武警官兵、志愿者、普通市民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参与到灭火战斗中。

火灾刺痛了每个人

这里是虎头山,是缙云山的一段。

这里有松涛、鸟鸣、花香;这里有繁星、皓月、远方。

这里有田园、农舍、清泉;这里有鸡鸣、鸭叫、犬吠。

虎头山耸立在都市的边缘,送来清凉山风,送来满目翠绿。

虎头山是北碚人春天的乐园,周末的登高休闲之地。

高温中的火星不知来自何方,在干燥的山林里燃起了熊熊大火。

火焰很高,浓烟滚滚,震惊了北碚,震惊了重庆,震惊了每一个热爱山水的人。

毕毕剥剥燃烧的山火,如尖刀刺痛了每个人的心。他们对着远山,对着浓烟,对着屏幕,叹息,祈福。

飘荡在半空的浓烟,窒息了每个人,浓烟好像灌进了人们的喉咙,熏黑了我们的想望。

碧蓝碧蓝的天空,被黑烟污染了一大片,被烈火烤焦了一大片。我们的心在战栗!

那里是树啊,长了几十年、几百年的树,长了几代人的树,装载着童年欢笑的树,带给我们绿荫和清新的树,在高温下已经被烤得枯黄的树,怎能经得起大火的焚烧。

在众多的微信群里,我听到了奔走相告,听到了哭泣的声音,见到了集结令,人们在深夜聚集,从夜晚到白天,再从白天到夜晚,似乎都只有一个声音:保卫缙云山,保卫绿色,保卫我们的家园!

烈火考验的雄姿

身旁是熊熊烈火,它焚烧着枯枝、落叶,从地面到树梢,从一棵树到另一棵树,从一片山到另一片山。它像劫匪,像歹徒,更像是落进山林的火球,人们要阻止它的蔓延,用灭火器、铁铲、镰刀,还有血肉之躯。

凶猛的烈火炙烤着每一个靠近它的人,从黄皮肤变成红皮肤,再变成黑皮肤,手上烤出了水泡,脚上磨出了水泡,嘴唇干出了裂纹,连声音都是嘶哑的,喉咙里满是烟气的印痕。

山火是不分昼夜的。夜晚的山风更助长了它的气势。人们也就只有昼夜和它战斗。一批批退下来,一批批跟着冲上去。

在每一个临时休息点,我见到了消防战士、武警官兵、解放军战士,还有穿着马甲的志愿者,有些甚至是满脸稚嫩的孩子。他们的衣服已看不清颜色,他们的脸上全是烟尘。

他们都躺下了,靠在路边,靠在树上,靠在车旁……

没有人去打搅他们。他们太累了,身心俱疲!

横七竖八躺着的人们,恰似一道亮丽的风景。他们躺着的样子,也像是顶天伫立。他们的嘴角偶尔泛起微笑,肯定是梦见了爸爸妈妈,或者爱人孩子,也可能是大火扑灭的消息!

让他们就着山风的清凉好好睡一觉吧,凶猛的山火还等着他们重新走上战场!

志愿者备好了洗脸水、矿泉水、方便面、藿香正气液、消毒液、创可贴……等他们站起来,又是一群铮铮的汉子!

远望隔离带

这是美丽缙云山的一道深深的伤痕!

从山脚到山顶,再翻过山脊,延伸到没有树木的地方!

我看见大树被伐倒了,看见小树被挖断了;我看见了泥土的颜色,看见了大地的颜色。

砍树的人,开路的人,他们也心痛啊,一片片翠绿变成了满是尘土的荒道。

但是,心痛也要砍、心碎也要挖啊!他们是在用毅力战胜自己!

没有道路的山野,不曾留下人类的足迹,多么美好的地方啊!而此刻,他们必须挖开一条路,隔断烈火的炙烤!

轮流上岗,昼夜坚守,挖掘机和砍刀,一起战斗在这片土地上,从山脚爬升到山顶。站在山顶回望,既欣慰,又痛苦。他们做了一件不愿做又不得不做的事情。

疲倦了,躺在路边稍微休息;饥饿了,就着矿泉水吃一袋干粮。

五六十度的山坡,密密生长的森林,在挖掘机的轰鸣中,变成了一条几十米宽的通道。

这是隔离带,是阻断山火的防护墙!

我要收藏好这张令人心痛又震撼的照片,待到满山翠绿时,再慢慢回味浸润在这片土地上的汗水、泪水、无奈、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