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学院2018级博士毕业生魏玉倩,非常荣幸能作为毕业生代表在此发言。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全体毕业生向学校领导和各位老师致以最真诚的感激与敬意!同时对在座的师弟师妹们顺利完成学业表示热烈的祝贺!
从本科到硕士再到博士,在美丽西林度过了人生最美好、最珍贵的青春年华。2011年,刚刚结束高考的我怀着对大学无限的畅想,拖着行李箱来到了西南林业大学,在第三教学楼前报到后正式成为一名大学生。穿过悠长的南院路,可以看到等55路和70路公交的学生,继续往坡上走,到达真正开启西林的2号门,眼前的西林,绿树成荫,凉风习习,情人坡热情万丈,都说昆明是春城,但在我眼里,西林才是真正诠释春城的地方。西林的食堂包含着全国的菜系就是为了满足不同地方的学生,价格便宜,关键还超级好吃,以前西林体育馆被吐槽最多的煤渣跑道、足球场总是秃着,水泥篮球场没有场灯,如今煤渣变塑胶,水泥篮球场也焕然一新,新的宿舍楼、教学楼一座座拔地而起,校园总是每天都发生着变化。似乎每个校园都是如此,总有人赶不上好时候,也总有人赶上好时候。疫情之前,每到晚上,二号门一直延续到一号门,挤满了摆摊的小贩,当时这条“小夜市”是西林学子最喜欢逛的街,水果、服装、盆栽、日用品、小吃应有尽有,便宜的价格让西林学子在生活上得到了满足。昆明创文了,疫情发生了,这条街也消失了,但西林却一直保持着它的干净整洁,展现着它的宽广胸襟。
2015年,希望在专业能力上提升自己,我选择继续读研,三年的硕士研究生生活,让我深刻领悟自然科学贵在探索,常言道:学贵得师,亦贵得友,得师得友,可以为学。
2018年,当所有人都处在找工作的迷茫中,而我却坚定走科研道路继续考博。同年秋末冬初,枫满校园的日子里,迎来学校办学80周年暨建校60周年校庆的盛典,一批批优秀的学子饱含着纯真的同学情和对母校真挚的眷恋回到了学校,相互倾诉离别后的思念之情,回忆着学校难忘的艰苦岁月,畅谈如今的幸福与快乐,展望着美好的明天,让我深切感受到了西林80年的深厚底蕴。
回望读博生活,我经历着从论文的构思、写作、修改、发表、答辩等环节的重重煎熬,也在疫情之下重新对人生进行思索。最后懂得了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应该具备对国家、社会、人类的那份责任。我们不会忘记读不懂文献时的焦虑和煎熬,不会忘记撰写论文不顺时的挫败和灰心,不会忘记新的研究想法出现时的激动和兴奋,更加不会忘记被点拨后的醍醐灌顶、豁然开朗。因此我深知学术研究既需要刹那的灵光乍现,更需要“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坚持不懈,培养坚韧刚毅的心性也是博士生涯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11年的求学生涯,见证了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拥有了崭新的教学科研大楼和设备完善的实验中心,资源丰富的图书馆、德高望重的著名教授,学术成就斐然的青年学者。在此我首先要向每位老师,向学校所有的工作人员说声“谢谢”,你们不仅教会了我们如何做学问,更教会了我们怎样做人,教会了我们如何去面对逆境、如何去迎接挑战!其次,要向我们的父母和亲友们深深鞠一躬,谢谢你们无私的爱!二十年寒窗苦读,是你们的默默支持一直温暖和激励着我们。求学路上,家永远是我们心灵得以安宁的港湾。最后,我们还要感谢身边的每一位同学,几载春秋你我相伴走过,有相互的鼓励,彼此的支持。今天我们就要毕业了,所有在一起的温馨记忆都将铭刻在我们心灵的最深处,成为我们生命中最难忘的岁月。“树木树人、至真至善”的校训就此也落在了我们的心中;“乐山乐水、无怨无悔”的精神也变成我们勇于承担国家、民族和社会赋予的责任。
游子远行,离路在前,就让这殷殷离情化作深深祝福:衷心祝愿我们的学校蓬勃发展、再书华章!祝愿各位老师硕果累累、桃李芬芳!也祝愿所有的西林人扬帆远程,鹏程万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