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延长石油报

遵守安全生产法 当好第一责任人

作者:炼化公司副总经理王荣斌    
2022-09-09     浏览(191)     (0)

安全生产法修订实施,强调“三个必须”责任制,落实第一责任人,提升安全生产意识,强化责任落实,构建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大格局。通过异常操作波动管理、风险分级管控、重大危险源管理和隐患排查治理等措施,确保安全生产。贯彻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三个必须”等工作要求,提升五个能力,推动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


2021年9月1日正式实施新《安全生产法》,这次修订中,“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三个必须”原则,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转化为法律法规,旨在解决安全生产突出问题,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为统筹发展和安全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是对“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具体诠释。

《安全生产法》明确:“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今年安全生产月的主题是“遵守安全生产法,当好第一责任人”。安全生产是企业员工共同面对的问题,我们各个专业、各个层级、各个岗位、各个业务都有“第一责任人”,岗位不同、任务不同,安全生产的责任也不同,只有大家对各自的工作直接负责,才能把安全责任的落实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才能确保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到实处。

安全生产涉及面广,工作复杂,责任起着关键性、决定性的作用,需要各单位、各部室按照各自职责、密切配合、齐心协力地抓牢、抓细、抓实。要提升安全生产意识,提升安全生产意识在于两个主体,一个是企业,一个是个人。企业在安排生产活动等方面要有安全意识,始终做到把安全生产同其它业务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同考核、同问责;个人在履行岗位职责则要树立“安全第一”的基本意识,在自觉自律中按正确的方式行事。要有效落实“三个必须”责任制,正确认识“安全专业”与“专业安全”的区别和联系,保障生产安全不仅要靠安全专业管理,更重要的还是专业安全管理,没有工艺、机电仪、人力资源等专业管理,安全管理无从谈起。公司上下要强化责任制的落实,包括组织责任、岗位责任、个人行为责任等,以此提升安全能力,增强员工对风险的识别能力和自我防护意识,做到不伤害别人,也不被别人伤害。

如何更好的落实“一岗双责”“三个必须”责任制,当好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需要树牢“事故的发生是由主观的不安全行为引爆客观的不安全因素所导致”的安全管理理念;如何以问题为导向,斩断“主观的不安全行为”和“客观的不安全因素”事故因果链,需要我们分别从纵向“管理、操作、作业”三个层面,横向“异常操作波动、风险分级管控、重大危险源管理、隐患排查治理”四个方面着手,督促各岗位“第一责任人”履职尽责,构建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大格局。

控制“主观的不安全行为”

管理层面责任落实。炼化公司按照要求实行领导班子包联责任制,定期检查生产一线安全现状。同时,按照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关于加强专业安全管理有效预防危险化学品重特大事故的指导意见》分解落实职能部室岗位职责,生产、科技、机动等专业部室积极参与安全标准化、风险分级管控等安全管理之中,重点依据《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导则》对343项职责详尽、合理的进行了专业分工,明确了检查重点、检查依据和检查频次,规范落实了指导、监督、检查等专业管理工作,便于更好的“当好第一责任人”。

操作层面责任落实。清楚“干什么、怎么干、干出什么成效”是对贴近生产一线岗位职工的最低要求,而最好的管理抓手就是安全生产精细化,为此,我们大力开展“岗位描述”,提高主要生产操作岗位员工应知应会字数达标率,并制定岗位描述内容模板,确保和岗位应知应会一一对应;积极实行“手指口述”安全确认,针对关键动静设备、工艺流程切换、现场危险作业,通过“心想、眼看、手指、口述”的行为方法,同步提高实践技能与理论水平,要求在会“背”的基础上,达到会“干”的目的;扎实推动“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关键设备结构图、自保联锁逻辑关系图”绘制,进一步提升职工对生产工艺、设备设施等深层次原理的掌握。进一步扫除了职工业务知识和现场操作上的盲区。

作业层面责任落实。从近年来石化行业事故分析来看,危险作业领域,尤其是受限空间、动火、吊装作业发生事故的风险较大,集团公司也非常重视,所以加强现场危险作业申请人、监护人、作业人等责任落实,是十分必要的。近年来,根据国家安全生产明察暗访组在其他单位检查出作业检测时间延续、监护人变更缺失等问题,我们规范了作业中断后分析检测、监护跟踪等新要求,相继发布了危险作业票证办理模板、监护跟踪提示卡等,并及时对照2022年3月15日发布的最新行业标准《化学品生产单位特殊作业安全规范》组织修订本单位安全规程。在此基础上,不断组织操作工、班组长和安全员等开展培训达标、考试验证;尤其对国家指南《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指导手册》等进行再强调、再学习,将便携式报警仪、生命绳等个人防护设施配备和使用措施有效落实在作业过程,有效提高了事故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

管控“客观的不安全因素”

异常操作波动管理。安全生产重在源头把关,可燃气体报警仪、紧急切断系统、联锁自保系统等“保命”硬件必须确保100%投用,并严格控制非计划停工、停机以及未遂小事故、小事件发生。我们不断加强日常异常工况波动监管力度,针对工艺、设备、有毒有害、自保连锁等“红黄”报警,严格按照工艺、设备、仪表、安全、电气共5种类型报警进行分类管理,剖析原因、建档处置,分析结果用以指导操作人员调整生产、维护人员处理故障,对于平稳装置生产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风险分级管控。管安全就是管风险,首先准确把握风险辨识对象,以“两重点一重大”为核心;以减少非计划停工、停机,防止设备损坏、人员受伤,不发生着火爆炸、伤亡事故为目标;以关键设备、大型机组、装置单元为识别对象,及时辨识出重大、较大、一般和低风险,全部评估分级、建立台账,并从技术、设备、培训、应急等方面制定控制措施。此外,重大、较大风险突出专业化管理,定期召开管控专题会,研究风险措施的有效性;一般、低风险突出作业化管理,编制作业指导书,分工段、分岗位培训达标,实现现场作业“菜单化”。

重大危险源管理。炼化公司现有重大危险源105个,基本覆盖了所有主要生产装置,一定程度上管好了重大危险源,基本可以确保整体安全生产处于受控状态。2021年2月,应急管理部印发了《危险化学品企业重大危险源安全包保责任制办法》,代替了原重大危险源源长责任制,为“如何管理”指明了行动路径。根据国家最新管控要求,我们明确105个重大危险源主要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和操作负责人315人,详细划定工作职责2825项,并转化为具体业务清单3501条。同时,还提出了“135790”包保责任制管控体系,定期召开管控会议分析研究以保证措施持续有效,确保了领导干部对照职责和业务清单清楚“谁来管、管什么、如何管”,车间部室明白“标准是什么、谁来抓、怎么抓”,共同把重大危险源“包”住、“管”好。此外,在日常管理上,我们要求要及时完成重大危险源评估报告、HAZOP分析报告等第三方专家结论及建议的整改应用,确保重大危险源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隐患排查治理。盯紧重大事故苗头,对照《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试行)》,强化定期排查、会商研判和防范措施的制定落实。严格执行隐患从排查、整改到反馈、验收的全流程管控,夯实公司-厂-车间-班组-岗位“五级”隐患排查治理责任,推行安全检查“数量化、对标化、闭环化、图片化”的管理要求,并对隐患进行分类编码、分类整治,确保隐患发现及时、整改彻底。同时,组织季度“互查、互学、互评”、月度检查,以及装卸车、燃气爆炸等类比排查,一大批隐患得到有效治理。在隐患排查上,还实行了奖励机制,对发现、处理隐患及时有效的,个人可最高奖励30000元,集体可最高奖励100000元,形成了人人参与隐患排查的良好氛围。

今年3月31日,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国务院安委会制定出台了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十五条措施,就是强调安全生产要针对“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三个必须”等责任落实,反复抓、抓反复;既通过“反复抓”对安全工作进行不断的、持续的强调和强化,也通过“抓反复”解决反复抓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才能有效防范化解安全风险。对于炼化公司而言,贯彻落实好“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三个必须”等工作要求,具体举措和最终落脚点还在于“五个能力提升”,这些紧密相连,是安全生产工作的总统领和总要求。当前,我们要将“五个能力提升”所赋予的年度安全生产工作方案和考核细则中涵盖的工作一抓到底、抓出成绩,以此检验贯彻落实“百日安全环保提升行动”工作实效,推动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