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中国交通报湖北站 - 湖北交通新闻

十年巨变看交通

作者:李鹏    
2022-09-26     浏览(387)     (0)


交通是国家的命脉。要想富,先修路,也早就成为人们的共识。近十年来,人们感受最深的也是交通。出行的方便快捷,为人们提供了多姿多彩的生活。

来看看我的故乡,鄂州。四峰山像一面绿色旌旗迎风招展,梁子湖似一颗珍珠镶嵌在大地上,九十里长港如一条玉带萦绕,滚滚江水跳动着新时代的律动。高铁驰骋,银鹰展翅,吴都大地处处呈现出一派崭新的气象。

我闻到了梅花的香味,那是一株89米高的梅花,是傲寒而立的梅花,是与时间赛跑的梅花。

从2014年,顺丰集团筹建的货运机场选定在鄂州建设,鄂州民用机场项目正式启动 。2015 年 6 月,机场选址确定为鄂州燕矶 。8月24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民用航空局印发《关于促进航空货运设施发展的意见》,将鄂州民用机场建成亚洲第一个专业性货运机场上升为国家战略;12月31日,鄂州民用机场顺丰航空基地开建。

到2022年7月17日,鄂州花湖机场正式通航。首条航线为顺丰航空使用波音B767-300BCF 全货机执飞的深圳宝安国际机场航线,首条客运航线为中国南方航空使用波音 B737-800 型客机执飞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航线 。鄂州上九天揽月的航空梦,一跃成为现实。早上在鄂州吃一碗武昌鱼丸面,中午就能在北京全聚德吃烤鸭。

花湖机场航站楼面积为 1.5 万平方米,设置了 6 个安检通道,其中 1、2、3 号安检口为智慧安检通道。航站楼为2层式建筑,采用大范围玻璃幕墙,白天可通过玻璃引入太阳光,减少室内灯光照明,总建筑高度为 20.5 米,可满足 2030 年 150 万人次的使用;航空货站面积 2.3 万平方米,分拣中心面积 67.8 万平方米;民航站坪设 124 个机位;2 条远距跑道均为 3600 米长、45 米宽;货邮吞吐量 330 万吨的使用需求。全部投用后,将成为世界第四、亚洲第一的货运机场。

从 2017 年开工建设,到 2022 年建成投运,鄂州举全市之力,特别是为了机场建设而拆迁的人们,离乡别土,为了家乡的发展和未来,舍小家顾大家。鄂州花湖机场只用了短短的五年时间,创造了鄂州速度。建设者战严寒斗酷暑,争分夺秒,

“梅花”盛开在吴都大地,盛开在荆楚大地,盛开在中华大地,它的香味将飘向五洲,弥漫世界。

葛店南站地铁11号线,从历史纵深处走来,从“渚水墨客”到生态宜居之所,从“葛洪寻药”到国家级生物技术与新医药产业基地,从“吴都鄂城”到科技新城,从繁华的现在走向光明的未来。葛店南站地铁11 号线于 2021 年 1 月 2 日正式开通运营,线路全长约 3.7km,全为地下线。乘地铁从光谷火车站到葛店南站仅需40分钟,将有效提升武汉和鄂州出行效率及品质,促进葛店南站综合交通枢纽形成,加快城际轨道和城市轨道网的融合,实现两城同步互促、高质量一体化发展。鄂州市成为湖北省第一个通地铁的地级市。

鄂州火车站迎来送往,时光在这里聚散,时而看云卷云舒,时而看花开花落。8只凤凰在翩翩起舞,汉代风格的站房透出厚重的历史沉淀。2009 年 8 月 26 日,鄂州火车站改造动工,2013 年鄂州站改造全面完工并投入使用,这是全国首个 U 形结构的火车站,也是全国第一个“站中站”。2014年6月18日,武黄城际铁路正式开通运行。从武汉站起,经花山南站、左岭站、葛店南站、华容南站、鄂州站、鄂州东站、花湖站至黄石北站,终点站为黄石市大冶北站。

一日千里不是梦。紧挨着火车站旁的是占地面积 7.5 万平方米,建筑面积 3.9万平方米的鄂州综合客运枢纽站。主体站房透着古朴的韵味,候车大厅宽敞明亮,饮水机、阅报栏、小药箱等便民设施一应俱全。从洁净的落地玻璃望出去,整齐的客车一字排开。枢纽站自 2015 年年底开始建设,于2018年10月完工。具备旅客集散中心、各种交通方式上下客位及停车场等核心功能。总投资3.2亿元,日发送旅客能力可达2万人(次)。枢纽站在查询、售票、检票、广播、信息控制、通信、消防、监控等方面均采取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自主化管理,实现高铁、城铁、公交、长途客运“无缝换乘”,市民出行更加便利。

听过了多少鼓角争鸣,看过了多少惊涛骇浪,依稀可辨的烽火台,看着潮起潮落。三国的烽烟已然消散,时代的潮流向我们涌来。现代化的三江港,吊臂林立,运输车辆穿梭往返。它拥有长江岸线 28 公里,常年水深 6 米以上,为国家一级航道,是武汉新港长江南岸核心港、深水良港。2015年11月,由湖北交投鄂州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一期工程岸线长度 1090米,建有8个5000吨级泊位,年设计吞吐量为 630 万吨、20 万标箱,可停靠万吨级货轮 。 以三江港为圆心,40 公里半径范围内,涵盖了武汉阳逻港、花山港、鄂州花湖机场、武九铁路鄂州北站、东湖高新保税区等关键点位,境内 316 国道及武黄、汉鄂、鄂黄、鄂咸4条高速公路,武鄂石、武鄂冈、武九 3 条铁路织就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铁路已经直达港区,三江港成为国内首个铁水公空多式联运枢纽港。

一条条柏油路在青山绿水间蜿蜒穿行,通村达户,有的已延伸到田间地头,农民朋友种的水果蔬菜,直接走上了人们的餐桌。

截至目前,319 个行政村全部通达水泥或沥青公路,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节点、建制村为网点、遍布农村、连接城乡的农村公路网络,为全市人民致富奔小康创造了条件。沼山镇、段店镇、太和镇先后被评为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将为全市的农村公路建设提供更高的指导作用。

十年间,城市交通出行方式多样化,出租车、网约车、新能源公交车、共享单车等,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多种选择。

走过漫漫历史长河,这座长江中游南岸的明珠,正通过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文化底蕴,悄然嬗变成一座灵秀之城、科技之城、创新之城、航空之城。

正在腾飞的鄂州,上天入地,通江达海,古老的土地迸发出青春的活力。千帆竞发,百舸争流。交通人,踔历奋进,勇毅前行,续写着吴都大地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