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高温持续“霸屏”的酷暑,3500余名长理青年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奔赴祖国各地开展火热的社会实践。他们行走在田间地头、生产一线、革命老区,通过实地调研、志愿帮扶、科技服务等方式,为基层建设注入青春涌流。
送往白箬铺乡的五彩玩具
在长沙市望城区白箬铺乡的大坪上,竖立着五彩缤纷的用轮胎制成的玩具,夜幕降临时,一旁的手工竹灯迸射出莹莹灯光,照亮了孩子们的笑颜。这是我校艺术学院师生团队在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中为孩子们带来的礼物。
这支队伍选择以不可降解的废旧轮胎为创作对象,在乡村振兴建设过程中实现低成本环保改造。他们从当地的垃圾分拣中心“淘”到了几十个被丢弃的轮胎,男生负责切割,女生负责上色。
艺术学院老师文卫民介绍,橡胶轮胎中含有大量的钢,一开始,同学们尝试用剪刀、小刀切割,效果都不理想,上漆也遇到困难,一层漆远不能达到要求。经过实践,他们总结了经验,用电锯进行切割,上漆时上一遍底漆,上两遍颜色,最后再加一层保护漆。
通过七天的改造,这些轮胎“摇身一变”,成了望城白箬铺乡大坪空地上的“小象”、秋千、桌椅、花盆。完工那天,“轮胎玩具”吸引了不少小朋友。“小朋友们看到这个觉得很好玩,都抢着帮我们上颜色呢。”团队成员邓饴说道。
源自湘西的“红色文化数字一张图”
从张家界到吉首再到怀化等地,这个夏天,湘西这片红色热土上,留下了计通学院14位师生的足迹。
在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中,他们走访湘西调研,积极探索构建数字化潇湘红色文化区域发展地图框架,为“红色文化数字一张图”网页制作收集了大量信息,助力湖南红色文化传播推广。
在去往洪家关贺龙纪念馆的路上,实践团遇到一位88岁高龄的抗美援朝老兵,他讲述了当年抗美援朝的故事。
“爷爷,当年你打仗的时候,怕死吗?”听到实践团成员周俊洁同学的问题,本来面目慈祥坐在小板凳上的老兵突然激动起来,用西南方言回答:“不怕死!怕什么死?!那种时候还管什么死不死,不把敌人消灭完我们怎么保卫我们的新中国?!”老兵铿锵的话语深深震撼了周俊洁的心。
临走前,老兵和实践团的每个成员都握了手。周俊洁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为我们伟大的祖国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走进国网益阳传承“电力人”精神
洪水赴豫,国网益阳输电检修公司从获悉河南汛情到快速响应,“豫”难而上,充分展现了国企形象,贯彻“电力人”精神。电气学院暑假社会实践团就赴国网益阳输电检修公司,学习“电力人”精神,传承奋斗意志。
20名队员、3位带队老师、5个小组在这个夏天展开了历时15天的学习实践之旅。
在公司的安排下,团队参观了电力文化走廊,进一步了解学习益阳电网的发展历程;前往金家堤党史纪念馆,感悟爱国人士的先进事例;开展主题访谈和座谈会分享经验。“在15天的实践中,我们感受了电网工作的辛勤与不易,对他们深感敬佩。同时,我们也进一步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队长壮婕说。
早晨6点,运检部的队员跟随师傅们一同前去测温,参与湖南省公司带电作业的全过程;中午11点,烈日骄阳,再跟随师傅们上山巡线;晚上10点,生产办的队员还在检查测温,记录线路并及时上报检查情况。队员们都感叹,电力师傅们身上反映出来的,正是所有电力人贯彻落实“人民电业为人民”所奉献的点点滴滴。(学生记者 张宇萍 廖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