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南京工业大学 - 《南京工业大学报》

惊喜! 新生收到别样入学【见面礼】

2022-09-15     浏览(161)     (0)

由于路上堵车, 土木学院 2022 级新生王开睿比预计报到时间迟了 2 个小时,而在学校报到点足足等了 2 个小时的同名同姓同专业学姐王开睿却依旧耐心地期盼着,手里还揣着自己亲手写的祝福语。 9 月 3 日,我校 6700 多名本科新生报到,和新生王开睿一样,不少同学收到了来自学校和学院的特别的“见面礼”。

报到第一天,结缘专业第一的“自己”

中午 12 点,新生王开睿刚下校内接驳车,同名同姓同专业的大四学姐王开睿就迫不及待迎了上去, 从一对一志愿者手中接过行李,“你好,你是王开睿学弟吧? 我是王开睿学姐,欢迎你! ”虽然新生王开睿已经从辅导员处提前得知王开睿学姐会来接自己,却仍然感到很是惊喜,连忙说道:“学姐你好,谢谢你! ”

一个盲盒、一封信、一件 T 恤,学弟王开睿被学姐王开睿领到报到点后, 又收到了一份惊喜。 “亲爱的王开睿学弟, 你好……从读书学习到科研竞赛,从体育艺术到志愿服务,只要你敢想、敢做、敢拼,胜利的彼岸就在不远方……”打开信封后的学弟王开睿一字一句默念着学姐的鼓励和祝福,很是振奋,“遇到同名同姓的学姐已是缘分, 没想到学姐还特意为我手写了明信片,句句鼓励的话,让人倍感振奋。 ”

8 月初,当土木学院本科生第三党支部书记焦学凯老师告诉大四学生王开睿今年新生中也有位王开睿时,学姐王开睿感到很惊喜,这是她人生中第一次遇到同名同姓之人,“后来,当我得知学院邀请学姐学长给每位新生写信时,我便迫不及待地报了名,想要给学弟王开睿送上祝福。”

在过去的三年里,王开睿学习成绩一直是专业第一,不仅获得了校综合特等奖学金、国家奖学金,获得过国家级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二等奖等荣誉,还在江苏省结构大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宣传等工作中从事志愿服务,“我把三年的成绩归功于在规划上下功夫、在效率中求突破、在请教里长知识,于是我也想把这三个关键词写进信中,希望学弟也能从中得益。 ”

“学姐为我的大学生活提供了指南, 我也想以学姐为榜样,在大学里有所收获。”学弟王开睿坦言,他希望自己将来能成为一名独立、自信、勤勉的大学生。

开学第一天,创新的种子就装进了我们的“口袋”

“口袋实验室? ”在电控学院迎新报到点,智能制造专业 2022 级新生肖嘉堯第一次听到这个词, 当学长们把它们作为礼物交给每一位新生时 , 他更是兴奋不已 , 打开礼品盒 , 一 块10cm*6cm 的布满电路端口的开发板映入眼帘,“乍一看, 密密麻麻, 再一听介绍, 只觉神通广大。 ”

据电控学院张印强副教授介绍,“口袋实验室”是用 STM32F411 控制器芯片做成的一块开发板,它可以配合温湿度、霍尔、声音检测、心跳侦测、红外避障、超声测距、LED、继电器等 37 种外围设备,完成工业控制、物联网监测等众多功能。“有了这个‘口袋实验室’,学生的很多课程和实验,比如数字电路、模拟电路、嵌入式系统、智能仪器设计等, 只要用线和传感器连接起来,就可以随时随地把实验做起来。 ”张印强说,“除此之外,大二、大三时,学生还可以在此基础上设计一些电路板,多参加‘互联网+’‘挑战杯’,以及与智能车、机器人等相关的专业方面的竞赛。 ”

“小身体、大智慧”,从一开始,这个小小的“口袋实验室”就被寄予“厚望”。 “与其说它是一个实验装备,不如说它是配合课程教学的一个实验设计,是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 ”南工大电控学院院长方志说,以前,大三的学生用“口袋实验室”做一些实验时,往往要向学院借用,常常还需两人共用一个,不利于实验的开展和人才的培养,“为了进一步培养创新型、实践型人才,我们今年给每位新生定制并赠送了一个‘口袋实验室’,基于这个实验室,我们将劳育教育、基础实验、专业实验、综合实训、学科竞赛、创业实践等多个教学环节,融成一个以‘启蒙、开放、创新’为主题的多层次一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 ”

“创新创业!”肖嘉堯顿时对大学学习充满了期待,一直喜欢物理的他,希望四年里不仅把知识装进“口袋”,也要把创新创业的能力装进“口袋”。

报到前,一对一的学长已在小程序里“候”着

在新生报到现场,有来自师长对未来的期许和祝福,还有来自学校事无巨细的前置关怀。 为了让每一位新生都能方便快捷地了解报到流程、熟知学校和专业等情况,学生工作处早早做足准备, 给 6700 多名本科新生配备了一对一志愿服务学姐或学长。

开学一周前, 计算机学院计嵌 2201 班黄淇轩在“南工 search”小程序上输入自己的手机号,一对一志愿服务学长的姓名、 手机号和 QQ 号便立马弹了出来。 “辅导员给我们推荐了这款小程序,我很快就找到了自己一对一的学长志愿服务者,张学长给我发了学校定位,帮我提前规划了报到路线,还给我介绍了学院和专业,希望我以后也可以设计出这样的小程序! ”黄淇轩兴奋地说道。

新生害怕是诈骗号码不敢接、看错了表格中的信息找错了对接学长、共用一张汇总表带来了新生信息的泄露……在往年的迎新生工作中,计算机学院的师生们常常会遇到这些 “麻烦”,今年, 他们想着能不能让一对一服务更加便利、高效些。“结合计算机专业的优势,我们就开发了一款志愿服务小程序———南工 search。 ”新生报到前 10 天,计算机学院计 1907 班靳修同学便马不停蹄地投入小程序的开发中,两天不到,这款“一键直达”的一对一服务软件就上线了,“志愿者输入自己的信息即可查到服务新生的信息,新生输入自己的信息即可查询到志愿者的信息,参与了四年迎新,今年我终于发挥了专业优势,帮了大家一把。 ”

“这样的双向查询真是迎新‘利器’,沟通‘法宝’! ”新生报到前一周内,计算机学院的志愿者们虽然每天收到新生们络绎不绝的电话和消息,但他们觉得每件事的效率都很高,每件事都切实帮助到了新生。

朱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