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鲁东大学 - 《鲁东大学校报》

艺术下乡 文化铸魂

作者:张文斌  苏茜  郝昭君    
2022-09-13     浏览(175)     (0)

艺术学院组织学生深入乡村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用专业技能助力乡村文化建设、助推乡村振兴。实践团队通过墙绘、美育课堂等形式,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生动形象的墙绘,让一面面墙壁变成“宣传员”,成为弘扬乡村文明新风尚,助力美丽乡村建设的新阵地。实践团队深入乡村振兴一线开展调研,在实践中培养社会责任感、时代使命感。

文化建设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共十九大关于建设美丽中国的具体行动,也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今年暑期,艺术学院紧紧围绕“喜迎二十大 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的主题,以“文化艺术助力乡村振兴”为主线,组织学生深入乡村开展暑期“三下乡”和“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百余名学生深入5个省的20多个乡村,以乡村振兴成就调研、文化墙绘、乡村晚会、美育课堂等形式,用专业技能助力乡村文化建设、助推乡村振兴,用青春力量向二十大献礼。

青山绿水妆素壁,美丽乡村新图景

文化墙绘是提升乡风文明、助推乡村振兴的有效形式,也是艺术学院自2020年以来暑期实践活动的传统项目。暑假期间,辅导员苏茜、张文斌和郝召君带领两个团队分别到海阳市中麻姑岛村和莱州市西山张村开展墙绘活动。实践团队以一面面白墙作画布,以村容村貌和当地历史文化为蓝本,绘制美丽乡村新图景,打造乡村专属风景名片。

海阳市中麻姑岛村的命名起源于“麻姑祝寿”的故事,麻姑岛四面环海,海产养殖和出海作业是岛民们的传统营生。“筑梦海岛·艺绘青春”实践团队就以渔村生活情景为主要内容,绘制了12面、共700平方米的墙体,还原乡村的青山绿水,传递田野的欢声笑语,刻画新时代乡村建设的美好愿景。一间民房的墙面上绘制了青山绿水、仙鹤起舞、麻姑祝寿的画面,海岸边一面“筑牢海岸线,齐心促振兴”的手绘墙上浪潮涌动、千帆竞发,渔村特色跃然墙上。一面面墙成为了渔村村民演绎幸福生活的“舞台背景”。

“鲁艺筑梦”乡村实践团队在考察了解到莱州市西山张村古有文阁大学士、今有10名博士和多名现役军官等实际情况,结合民风淳朴、乡风文明的特点,为村委旁体育场多年留白的照壁墙设计了“人杰地灵,怀朴抱素”八个大字,同时以莱州“市花”月季作为装饰,突出展现当地的人文风貌和地域特色。艺术学院副院长孙秀杰为其题字“人杰地灵,怀朴抱素”,八个大字笔酣墨饱、朴拙雄浑,与颜色艳丽的莱州市花月季花相映成趣,成了整个体育场最抢眼的一角,也成了西山张最好的文化和风景名片。

实践团队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一幅幅生动形象的墙绘,让一面面墙壁变成“宣传员”,成为弘扬乡村文明新风尚,助力美丽乡村建设的新阵地。

乡村调查知民意,振兴成果励青年

学院组建乡村发展成就观察团,鼓励实践团队的学生围绕“国之大者”深刻领会感悟为什么要推动乡村振兴、如何推动乡村振兴等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入乡村开展调研,感受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乡村振兴工作取得的累累硕果,激励青年学生努力成才以回馈家乡、报效祖国,也为将来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积累经验。。

各地的实践团队以调查问卷、访谈等形式,深入当地,了解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情况和文化建设情况。小丁同学和她的团队在麻姑岛了解到了蚬养殖这一特色产业的发展故事。麻姑岛从1982年从南方引进蚬种苗,两河河水与海水在这里交融,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使这里产出的蚬格外鲜美,让村民的腰包鼓了起来,被村民们成为“埋在淤泥里的财富”。小强同学带领的观察团对省派“加强农村基层党建”莱州市工作队的刘鹏主任、西山张工作队王猛队长和西山张村两委成员进行了采访调查。西山张村因为镁铝矿、滑石矿、理石矿等矿产资源,曾经是个极为富足的乡村,80年代村里为所有村民建造了二层小楼。近几年我省积极响应国家产业转型和环境保护要求,关停了部分矿厂,西山张也因此经济下滑。省派工作队和村两委成员深入调研,先后引入光伏发电、足球训练基地、武术学校等新兴产业和文体产业。可以预见,西山张的将来必然是一个生活富裕、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的乡村转型的成功案例。一个个真实、生动的乡村振兴案例激励了他们投身乡村振兴的决心和信心。

美育教育进乡村,载歌载舞乐村民

实践团队根据村民生活习俗和需求,开展了一系列助力乡村振兴发展活动,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

“筑梦海岛·艺绘青春”实践团队充分发挥队员美育专业特长,开展乡村美育支教“四点半小课堂”,在村委文化大院里为留守儿童开展课后补习。“鲁艺筑梦”实践团队的队员们教村里儿童画画、打篮球、跳蒙古舞。实践团队组建广场舞小队,手把手教村民学跳海阳秧歌,举办了“歌舞·乐在田园”乡村振兴文艺晚会,将校歌《青春鲁东》以合唱形式展现给群众,将校园文化带到乡村。组织村民开展“消暑晚会”,鼓励“四点半小课堂”的孩子们勇敢登台演唱儿歌,村民们也纷纷上台献唱,小渔村的夏夜欢笑如歌。

红色教育念初心,实践育人担使命

“筑梦海岛·艺绘青春”实践团队临时党支部开展“庆七一 感党恩 喜迎党的二十大”主题党日活动,举行了“六个红”系列党性活动:升国旗奏国歌,传承红色基因;开展“喜迎二十大,奋进跟党走”主题党课,感悟红色精神;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地雷战纪念馆,追寻红色足迹;在红旗下重温入党誓词,赓续红色血脉;举办“七一”中岛消暑晚会,传唱红色经典;观红色电影,重温红色记忆。

“鲁艺筑梦”乡村实践队临时党支部参观了莱州市西海地下医院纪念馆和朱旺村历史陈列馆,了解抗战时期西海军区解放军将卫生所转移到当地村庄,在地下建立医疗站收治病伤员的峥嵘历史,军民鱼水情让同学们深受感动。朱旺村历史陈列馆内从量斗、纺织机、眼镜厂磨片机等旧产业设备一直到如今的杰瑞康养中心、港口码头等现代产业,一个小小的陈列馆展现了一个普通中国村庄近几十年翻天覆地的变化,见证了中国产业结构转型的实践之路,这一乡村振兴的成功案例也激励着实践队同学们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美丽乡村建设中去。

实践团队深入乡村振兴一线开展调研,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了解国情、感知社情、体察民情,探讨乡村因何振兴、乡村如何振兴等问题,在实践中培养社会责任感、时代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