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假不放松,休息不休工”。2022年暑期,教务处与二级学院这部教学团队,主动担当、通力协作,围绕学校本科教学年度重点工作,精细谋划,稳步推进,确保各项教学工作落实到位,以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
推进专业认证工作。整体推进专业认证工作,组织工程教育认证相关学院开展了两期专业认证工作暑期推进会,听取了辅导专家的报告,并围绕工程教育认证申请书的撰写进行了经验分享;组织师范类专业认证相关学院就师范类专业认证进校考察等工作进行研讨论证。重点准备专业认证工作,要求各认证专业准确理解把握认证理念和标准要求,对所提报的认证数据、材料层层审核把关,层层压实责任,确保责任到人。目前,我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已通过工程教育认证,通讯工程、软件工程已上交自评报告,车辆工程处于自评阶段,计划明年四月份上交自评报告,化工等六个专业拟于今年9月提交认证申请;小学教育,物理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已通过师范认证,汉语言文学、英语、化学将于今年10月迎接进校考察,地理科学,生物科学拟于今年10月上交自评报告;剩余师范专业将于明年分批提交申请。
开展智慧教室改造工作。我校智慧教室建设项目暑期期间共完成改造教室115间,以常态化智慧教室为主,分布在全校25个教学单位,17栋教学楼,实现了学院、教学楼全覆盖。改造完毕后,智慧教室在技术上可进行直录播、远程互动、身份认证、对比教学、圈点批注、无线投屏、信息发布、无线覆盖、远程管控、智能巡课、教学督导等应用,可以实现教室功能最大化、教育教学资源整合最优化、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多样化,能够对我校进一步推广小班化教学、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等教学模式,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学校通过出台实施方案、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工作部署与推进会等措施,对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工作进行全面部署,提出工作要求;教务处和二级学院学习领会文件精神,明确课堂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工作原则、工作举措、工作要求等,遴选出111门试点改革课程,细化实施步骤和时间安排,统一思想认识和行动步调;开展专题培训,启发教师课堂教学改革思路、提供高效课堂构建经验借鉴、提升教师育人能力;立足学院、专业实际,组织全体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大讨论,研制“一院一策”“一专业一策”“一课一策”课堂教学改革工作方案,落实改革要求、明确改革方向,将课堂教学改革落到实处。目前,已完成课程标准的编制、推进方案的拟定、校院协同机制的完善等工作,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已全面启动,逐层展开,稳步推进。
定稿人才培养方案。暑期期间对2022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最后调整,完成培养方案终稿的审核、校对工作。此次培养方案修订历时八个月,涉及79个专业,经多轮论证、完善定稿。修订后,人才培养方案更加注重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优化了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的支撑关系设计,将认证标准、国家教学质量标准落实到应用型人才培养,更好地展现出专业特色与亮点。
优化专业设置。根据教育部、教育厅专业设置工作通知,学校组织开展了2022年本科专业设置与调整工作,经学院申请、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审议,申报了智能影像工程、智慧牧业科学与工程、智能建造三个“四新”新专业,申请将动物医学专业学制由四年调整为五年,申报了日语第二学士学位专业。目前,各专业申报材料的上传工作已完成,已进入网络公示与专家评议阶段。
进行微专业与第二学士学位专业招生工作。学校依托综合性大学办学优势,聚焦社会迫切特定需求,开设首批11个微专业并启动招生工作,本次共招生650人;启动10个第二学士学位专业招生工作,本次计划招生545人,相关考核与录取工作已顺利完成。该项工作标志着学校正式形成主专业、辅修第二专业、微专业“三位一体”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为满足学生多元兴趣、实现多元发展及更多人生可能搭建起更加广阔的平台。
完成教材选用审查与招标采购。按照教育厅要求,教务处坚持质量标准,严把政治关、学术关,协同相关学院、图书馆、研究生处完成2700余种选用教材的排查审定和信息统计工作,及时进行了问题整改。顺利完成我校2022-2024两个学年教材的招标采购工作。目前,各教材供货商已将新学期教材按时发放。
迎战全省高校青年教师比赛。学校从全国青教赛获奖的优秀教师中选取专家组成团队,进行线上评审和多轮次的一对一辅导,并多次邀请校内外资深专家对选手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活动等进行现场指导。本届比赛我校荣获多项奖励,商学院王瑞雪、生命科学学院于倩倩两位老师荣获二等奖,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李朋、文学院马慧、国际教育交流学院邵越、物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王青如四位老师荣获三等奖,农学与农业工程学院吴冰洁、文学院杨有楠、物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郑世玲三位老师获得优秀奖;我校再次获得全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优秀组织奖”,成为全省为数不多的连续四年荣获“优秀组织奖”的高校。
完成在校师范生信息填报工作。根据《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关于启用师范生管理信息系统的通知》等文件要求,教务处与相关学院克服时间紧、任务重等困难,按时保质完成10966名在读师范生的信息填报工作。
提升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学校部署了网上阅卷系统的建设和推进工作,完成19门本科生、3门研究生的试卷的评阅,共计评阅17000余张答题卡,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保证了评卷的公平性,生成的课程目标达成度分析报告等材料为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师范类专业认证等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完成了教务打印一体机的数据库迁移工作,确保在前期17万7千余人次打印服务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服务。
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暑期进行了《聊城大学本科教学规范》《聊城大学本科教学荣誉体系设置方案》《聊城大学关于加强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方案》三个文件的制(修)订工作;完成了本科教学督导工作实施办法的文件修订,启动了校级本科教学督导专家的增补工作,引进了教学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监测评估平台和教学质量管理平台。
及时总结教学工作经验。教务处进行了“暑期教学工作推进系列报道”,在教务处微信公众号开设“一线传真”“援疆纪实”等专栏,及时总结暑期课堂教学改革、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学生学科竞赛、实践教学及师范生援疆实习支教等各项工作。在国家级、省级媒体发布新闻报道91篇,集中展现全校齐心、干事创业、变革图强的精神状态。(韩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