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8 月 16 日至 20 日,第 20 届地质灾害与减灾国际研讨会在日本金泽大学举行。大会期间,国际地质灾害与减灾协会(ICGdR)科学技术奖颁奖典礼召开。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省海洋环境地质工程重点实验室贾永刚教授领衔的科技成果“复杂深海工程地质环境原位监测技术及其应用”获技术发明奖,贾永刚应邀通过线上形式参会。
在学校首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复杂深海工程地质原位长期观测设备研制”的资助下,贾永刚领衔的研究团队与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的科研人员联合攻关,研发了国际首套复杂深海工程地质环境原位长期监测装备,突破了五项关键技术:海底三维电阻率高精度量测技术、海底声波断面量测技术、基于光纤压差的深海沉积物超孔压量测技术、深海底原位长期监测电能供应技术、工程地质环境信息“海 - 天 -地”远程实时传输技术,实现了深海底工程地质环境的原位长期实时监测。项目研发装备实际应用于我国南海水合物试采区工程地质环境安全保障的现场监测,填补了深海工程地质环境原位长期实时监测领域的空白。该技术成果已在前期入选 2021 年度中国十大地质科技进展。
另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刘晓磊教授在第 20 届地质灾害与减灾国际研讨会上获国际地质灾害与减灾协会杰出青年科学家奖,该奖项授予在地质灾害与减灾科研与社会服务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青年科技人员。
国际地质灾害与减灾协会是由世界各地从事地质灾害机理分析、预测预报、灾害管理等相关行业的单位、团体以及科学技术和灾害管理人员组成的社会团体,是世界范围内知名的地质灾害与减灾领域的非政府组织。 (乔玥 朱超祁 廖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