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气出口国后改建成为LNG出口站。同样,中国LNG接收站一部分将增加返装船设施,将接收进罐的LNG通过分装小船或罐箱的方式向沿江内河地区辐射,或从保税罐返装上船转口至其他国家,使得LNG接收站从接收终端转变为LNG的集散枢纽。
3.2 LNG接收站管理优化建议
在完善接收站设施和功能的同时,还需要关注接收站管理、运行的方式和规则,与时俱进,不断优化调整。
一是统筹规划接收站建设。岸线资源稀缺,接收站建设需要统筹考虑岸线位置、周边市场长远发展、接入主干管网便利程度和海关监管要求等因素,总体规划接收站规模,科学布局保税完税罐,提前预留扩展空间,合理设立分期分批建设目标。
二是优化生产与储气罐容比例。运用大数据等手段分析市场需求特性,评估接收站生产运营所需周转罐容,优化和动态调整生产与储气罐容配比,合理确定安全液位,保证生产与储气两不误。同时,用好用足国家储气服务价格政策,做好相应的储气服务成本归集和核算,合理确定储气服务价格,提高市场化收入水平。
三是优化运营规则。新服务需要新规则。随着LNG接收站业务的拓展,要不断丰富完善面向储气服务、保税业务、外资直接使用的规则,分类公开服务能力、服务条件、服务流程,缩短服务受理时限,提高使用效率,提升申请使用服务的便利性和市场预期,引导市场参与者合理决策。
四是建立健全与业务拓展相适应的监管规则。结合LNG高流动性特点,研究“监管保税设施”转向“监管保税LNG”的可行性,论证“保税LNG”与“含税LNG”混合储存与分类记账的操作性,极大发挥LNG接收站储罐功能。在使用对象多元后,还要根据境内外、产业内外市场主体特点,在兼顾安全和公平的基础上开展有针对性的监管。中国天然气行业发展日益成熟,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LNG接收站不断发展壮大,在国家政策、行业高质量发展和自身需要推动下呈现新变化和新趋势。未来,中国LNG接收站将朝着多建储罐做大储气“蛋糕”、整合协同实现多元服务、面向国际完善保税设施和引进外资使用,以及从接收终端向集散枢纽的方向发展;通过发挥平台作用,吸引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国内天然气供应,深度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助力构建天然气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参考文献:
[1] 国际液化天然气进口国组织(GIIGNL).The LNG industry GIIGNL Annual Report 2021[R/OL]. https://giignl.org/wp-content/uploads/2021/11/GIIGNL_Annual_Report_November2021.pdf.
[2] 全国首例LNG保税罐正式投产[EB/OL].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网站, 2018-05-09. http://www.sasac.gov.cn/n2588025/n2588124/c8965429/content.html.
[3] 戴金栋. 浙江省首个LNG保税仓库今天顺利投用[EB/OL]. (2021-07-30). http://www.bl.gov.cn/art/2021/7/30/art_1229044479_59034254.html.
[4] 赵广明. 中国LNG接收站建设与未来发展[J]. 石油化工安全环保技术, 2020, 36 (05): 1-6.
[5] 刘红光. 2020-2035年中国LNG接收站建设需求测算[J]. 当代石油石化, 2019, 27 (12): 24-26.
收稿日期:2022-02-16编
辑:夏丽洪
编 审:张一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