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青海油田新闻中心 - 青海油田新闻中心

生命之光

2022-07-21     浏览(58)     (0)

焊工刘梦娟以焊枪为武器,通过努力取得无数成绩和荣誉,成为青海油田大名鼎鼎的电焊能手。她热爱劳动,以吃苦为荣,用精湛技艺为油田奉献,成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一身工装,一柄焊枪;

勤学苦练,南征北战;

天际线上,焊花闪闪;

当她穿起工装拿起焊枪,

她的生命开始闪耀着美丽的弧光,她的人生就有了与众不同的走向……

一个柔弱的女子,以焊枪为武器、以焊帽为盾牌,在西部广袤辽阔的荒原高地,冲锋陷阵,以风沙雪雨为伴、以严寒酷暑为友,蹲立坐卧,焊花闪闪,取得了一次次成绩,收获了一个个荣誉,成为青海油田工程建设史中大名鼎鼎的电焊能手。她以劳动为美,以吃苦为荣,为油田奉献精湛技艺,为人生描绘精彩华章。

她叫刘梦娟,一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1976年,刘梦娟出生在青海油田一个普通的石油工人家庭。父亲是一名吊车司机,崇尚劳动,勇于奉献,曾两次获得过青海油田“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1992年11月,刘梦娟参加了工作,被分配到青海油田原原油建工程处当了一名焊工。两年的学徒生涯,她已经熟练掌握了焊工操作要领,不同材质、不同形状、不同厚薄的板材或管材,她都能焊接得美观平整,质量过硬。

1995年,油田工程建设承揽了大型援藏“格1101管道工程”,其中要焊一座5000立方米的大罐。如此体量的大罐,对油田来说还是头一次承建。因此,必须选派技术过硬的焊接工人才行,当时只有20岁的刘梦娟被点名“参战”。

面对领导的信任,刘梦娟娟既觉得荣幸,又深感压力。毕竟,她才是一个只有两年多工作经验的新手。但她珍惜这次锻炼的机会,她相信有挑战才会有进步。于是,昆仑山下,刘梦娟和她的队友们吸着稀薄的空气,顶着紫外线超强的日头,站、蹲、坐、卧,与一块块钢板做着力与智的较量。

钢板切割得并不平直,为她们的焊接造成了一定的难度。但是,刘梦娟用她的耐心和恒心一点一点地点焊、修补。她要求自己不但要焊得结实,还要焊得美观。因此,,在她手里,焊枪如同绣花针一样,缝织着一个个焊口和一道道焊缝,细细密密,整整齐齐。焊花飞舞,汗打衣衫,风吹日晒,日夜轮转。腰站酸了,脚蹲麻了,胳膊疼了,眼睛肿了,刘梦娟和她的工友们经常一干就就是一天。午餐在工地上伴着风沙简单解决,实在困了就躺在戈壁滩上,天当被、地当床睡上一会儿。

戈壁的风总是那么凛冽,高原的太阳总是那么炙热,干燥缺氧的空气总是让人心慌气短,走起路来像是踩在棉花上。但是,昆仑山下,通向西藏的建设工地上,热火朝天的工作场面,总是让刘梦娟感到精神饱满,激情满怀。

一天过去了,一个月过去了,一块块铁板经刘梦娟和工友们的精细缝合,连接,拼装。亲眼看着一座50000立方米的庞然大物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一点一点在他们手中成形,消瘦了一大圈的刘梦娟内心是喜悦和骄傲的。

最终,经过质量专家检测验收,工程质量全优。“格101管道工程”全线竣工,投入试运行。这条条从格尔木炼油厂至101油库新建的输油管道,将格尔木炼油厂与原有的格尔木到拉萨的输油管线连接起来,从此柴达木盆地输送到格尔木炼油厂的原油经过加工后,即可直接输送到拉萨,满足西藏的用油。

短短几几年时间,刘梦娟通过自己的勤奋,熟练掌握了德国工业标准焊接、锅炉压力容器、氩弧焊、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下向焊等焊接工艺,并先后获得《德国工业标准焊接合格证》《锅炉压力合格证》等五项焊接操作技术术合格证。从事焊工工作多年,刘梦娟参加了青海油田和国家重点工程10多项,参与焊接千方以上大罐5座,参与焊接的管道100多公里,焊口连接起来足有十几公里,用去焊条5吨之多,她的视力从100度上上升到了370度,穿烂了40多套工作服,除了结婚、生孩子以及正常冬休,她在野外工作的时间长达14年之久……难以想象,在这组数字背后,刘梦娟付出了怎样的劳苦和辛酸。

为了油田的建设,刘梦娟敬业业执着,无私奉献,把自己最美好的年华奉献给了柴达木的戈壁与荒漠,奉献给了山峦与沼泽。她辛劳着,也幸福着;她失去着,也收获着。

后来,为了更好地发挥她的焊工技能,刘梦娟被单位聘为焊接工艺训教员,,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工作经验和技能技巧传授给更多的油田建设者。一批又一批学员,在她的培训下,陆续担当起了建设油田的重任,有的还成了单位的骨干。

而她本人,因表现突出,在2008年荣获“全国五一一劳动奖章”。作为青海油田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全石油系统最年轻的获此殊荣的女员工,“刘梦娟”这个名字,被永远地载入了青海油田发展的史册。

素材来源:李庆霞 朱永生 樊文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