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工程大学 - 《工学周报》
打造一流实验教学环境夯实精英人才培养之基
作者:吴丹丹 □记者
学校在实验教学方面进行了改革,以大平台为基础,构建全校实验教学运行体系,打造全国示范中心,加强实验室建设与信息化管理,促进实验课与理论课的融合,提升了学生科技创新方面的能力。同时,学校也加强了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包括建设开放型实验教学中心、大学生科技创新中心等,提升实验教学质量和水平。
“宇宙有开端吗?如果有的话,在此之前发生过什么?”———斯蒂芬·威廉·霍金。
有学者称:“实验室是现代化大学的心脏。”
人类亘古以来的探求与好奇心,让人们在思维与现实世界中不断地找寻答案。实验室,成为科学研究成果的最重要的发源地。如何更有效地发挥实验教学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十一五”期间,学校从制度规范、基本设施、教学体系入手,将实验教学与实验室建设进行整体规划,以大平台的搭建为基础,构建一个全校的实验教学运行体系;以先进的实验室建设和信息化管理理念为牵引,打造全国范围内的示范蓝本;以不断完善的课程设计为加速器,推进实验课与理论课互为融合。学校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在国家级舞台绽放华彩,在学生科技创新方面发挥了连锁效应。学校日前受邀在第三届全国高校实验室工作论坛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成果展示交流会上作专题报告。
实验中心:优质整合集约化管理、资源全整合,既要完成对实验中心的统一规划,又要充分体现二级办学实体的活力与自主性,搭建一个全校优质资源集中共享的“实验教学大平台”是学校整合实验教学中心的最初设想。
2006年底,以基层学术组织改革为契机,学校完成了原有47个教学实验中心(室)的全面整合和归并。根据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实验教学新体系的需求,搭建了以专业大类为平台的20个为全校实验教学服务的开放型实验教学中心。每个实验教学中心由实验教学平台和科技创新平台两部分组成,并出台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指南,明确将20个实验教学中心确定为“优先发展”、“重点发展”、“积极培育”三类,分别制定了“突出特色和创新平台建设,继续巩固和保持在国内的领先地位”、“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标准建设”、“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分类发展建设目标。学校还依托实验教学中心统筹建成了12个大学生科技创新中心(基地),为全校学生提供优质的“开放+共享”创新平台。
资源整合与规模投入让原本“底子薄”的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尝到了甜头。借助“十一五”期间国家对文科实验教学政策与学校的重视,从2006年至今,中心从原来的2个实验室、4门实验教学课,整合为现在覆盖了整个本科专业和研究生教学所涉及57门实验课,拥有了8个实验室,从以前的不足300米,到现在的1037平方米的实验室面积。崭新的仪器设备,最先进的专业教学模拟软件,适用全校学生共用的公务员模拟考试系统……如数家珍地介绍这几年实验中心的建设成果,省级实验教学中心主任贾鸿雁老师难掩兴奋与喜悦,跟几年前相比“跃上了一个大台阶”,整体建设“不可同日而语”。
目前,学校已建成电工电子、工程训练、物理、船舶与海洋工程等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力学、计算机、控制工程、经济管理、机械工程、动力与能源工程等6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总体数量、建设质量、种类分布均处于全国高校前列,涵盖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专业、综合训练等,种类齐全、特色鲜明的实验教学支撑体系初步形成。
实验教学:知行合一2010年风靡网络的世界著名大学公开课视频,引发同学们的热力追捧,其中麻省理工学院的经典力学课上,风趣诙谐的老师借助简单的教辅器材与课上同学的参与演绎量纲分析法。
实验课程体系的规划、师资队伍的建设、实验教改的项目牵引,都指向一个目标:吸引学生热爱实验课,更好地消化吸收理论知识。
为了让课本知识与实验内容实现完美结合,多数实验教学中心实现了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注重实验与理论有机结合,教学内容不断融入学校的科研、工程、创新和实验教学改革成果,引入现代技术,改进实验手段,更新实验项目,形成了较完整的适应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体系。(下转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