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过吟诵感受中华诗词的魅力,通过吟诵教学来增强学习古诗文的趣味,让学生通过吟诵与古人对话。在吟诵教学中需循序渐进,以教师引导,学生的自己体悟,个性化表达为主。
关键词:吟诵 音韵 体悟 传承 途径
《尚书·虞书·尧典》中说:“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古代诗词与音乐相伴相生。诗词创作讲究音韵之美,而音韵又依附于诗的情感内涵。因此走进古诗词的世界,复原诗歌的音韵,让音韵去破译古文字中的密码,成为我们诗歌教学的路径,而这个路径就是吟诵。
吟诵是古人唯一的读书方式,他们通过吟诵体会古诗文的精神内涵和审美韵味,而这种读书方式对于现代学习古诗文也大有裨益。
一、吟诵能让学生轻松愉快的记住经典诗文。
现在有很多学生为古诗文背诵而焦头烂额,读了无数遍也记不住。用吟诵的方式来读,不仅增强了古诗文的趣味性,让学生在反复吟诵中不知不觉就记住了古诗文,还能感受其中情感。如我在《登飞来峰》的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听吟诵,教吟诵,模仿吟诵,学生在课堂上便轻松又愉快地将这首诗背了下来。
二、吟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体悟汉语的音韵特征,感受汉语的美。
吟诵主要通过声音来体现汉语的声韵特征,进而去体悟这些音韵特征所能表达的情感内涵。通过吟诵,我们可以在不知不觉中积累大量具有中国语言魅力的丰富词语,而这些词语会潜移默化地融入我们的语言体系中,对我们的语言表达会有诸多益处。这也是为什么古人能出口成章,出文成诗了。他们已经把吟诵所承载的文字,随着音韵一起融入大脑的潜意识中。这就是“随风潜入夜,万物润无声”的效果。
三、吟诵可以丰富学生的生命体悟。
吟诵依据的是对语言的感悟和对文本的理解。再加上我们的汉语是音义结合的文字。因而通过反复吟诵,里面的情感便如泉一般涌入心中。《毛诗大序》中有言
四、吟诵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方式。
我们的古代经典著作中蕴藏着中华五千年的文化,那是我们民族的传家之宝。而今天,随着西方文化、快餐文化等的冲击,古代经典似乎成了古董,被封存起来。许多人会认为这些古诗文晦涩难懂,而望而却步。如果赋予这些古诗文音韵,通过吟诵去唤醒沉睡多年的古诗文,让用吟诵学诗文的方式流行于新一代人中间,那么让传统文化世代相传便指日可待。
要让吟诵在古诗文中发挥它的魅力,这就需要我们在古诗文教学中多实践,多总结。如我们在吟诵教学中要注意吟诵的规则,平长仄短,依字行腔。平声字和押韵的字要拖长声调,仄声字要短促;入声字要短急。依字行腔就是要按照字音的声调来决定旋律曲调。此外,还要注意文读语言,也就是要还原古音,如天净沙秋思的“思”应该读的是“sì”,“入竹万竿斜”的“斜”应该是读“xiá”,这样才能保留它原有的格律和音韵之味。还要注意的是腔音唱法,控制音量,根据情感的需要随时变化大小,声断意连,以传情达意。在发声时气沉丹田,吐气发音要自然。
当然,由于古诗文吟诵是一种新的教学法,学生以前没有接触过,所以我们在教学一开始可以以教为导,让学生听录音先感受,再逐渐引导学生去吟诵。其次要以个别吟诵为主,教给学生吟诵的方法,让学生根据自己理解去个性吟诵,还可以根据情感的表达需要配以动作和音乐。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吟诵可以倡导,推广,但不宜强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