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共乐初中 - 原之声

普通话吟诵与书法回归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之我见

作者:杨祖琴(兴文县共乐初中学校)    
2022-07-01     浏览(54)     (0)


2021年,我参与了宜宾市组织开展的关于《普通话吟诵与书法回归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路径的实践》子课题的研究,我通过这次参与学习,不断研究和教学实践探索,个人对于《普通话吟诵与书法回归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吟诵和书法概念

吟诵,是汉文化圈中的人们对汉语诗文的传统诵读方式,也是中国人学习文化的高效方法,有着三千年以上的历史,代代相传,丰富多彩,精美绝伦,在历史上起到过极其重要的社会作用,有着重大的文化价值。

书法,集中表现在“法”字,简单地说,就是中国汉字的书写表现方法,可以归结为:“字法”——汉字的结构原则和方法;“笔法”——书写时用笔的各种方法;“章法”——布局谋篇的方法。

二、两者回归语文教学的价值

1.吟诵是一种有效的挖掘古诗词内在意蕴,使初中生从更高层面深角度学习古诗词的有效形式。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古诗词学习与鉴赏的时候,要通过诵读方式强化学生对古诗词的积淀、体悟古诗词的格律意境、注重生活化教学模式,从更高的层面、更深的角度来学习古诗词,感悟古诗词,真正发挥古诗词的意义,促进学生审美能力与人生感悟层次的提升。

2.吟诵回归语文教学,值得倡导吟诵本来就是汉诗文的传统诵读方式、教育方式、创作方式,是汉文化的意义承载方式和传承方式,有着3000年以上的历史,有系统的吟诵符号,有具体的吟诵规则。只是因为历史的原因,吟诵近百年来才从语文课本里从官方的教育方式、教育内容里消失并濒临失传。多年来,语文教学没有从汉诗文本身具有的字义、音义、意象、文化涵义四个层面整体去解读、理解,严重忽略了以声旁为核心的声、形、义三位一体的汉字组成的汉诗文特点,缺失了对汉诗文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音义的教学和研究。这种缺失了属于汉诗文特有读法——吟诵读书法的汉诗文教学,造成了汉诗文所具有的音韵格律、平仄对仗、开口闭口等彰显其生命价值的特点不能体现,学生感受不到汉诗文的美丽与魅力,读完中学甚至大学依然不会读更不会写,

所以汉诗文始终是教和学的瓶颈。吟诵回归,汉诗文固有的旋律、节奏、情感通过吟诵直入心灵,孩子们将由吟诵而爱上汉诗文,爱上汉语汉字,爱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因为热爱而自觉担当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之责任,使中华文化更加绵绵不绝。

3.书法回归语文教学是教育发展之必然

书法艺术,是中国的国粹,是最具中国特色的文化艺术门类,是经过数千年历史积淀和先哲们上下求索而形成的灿烂的文化瑰宝。它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汉字书写艺术,它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上也享有极高的荣誉,具有极高的地位和价值。作为教师,我们应肩负起弘扬传统书法的责任和使命。

三、重要意义

1.古诗文是中国的国粹,而吟诵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行之有效的鉴赏古典文学作品的手段,由来已久,把它运用到初中古诗词教学中意义非凡,增强了学生学习古诗文吟诵的学习兴趣和鉴赏能力,提升了语文古诗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2.中国是书法的国度,行云流水的字能带给人以美的享受,书法能净化人的心性,能涤荡人的心灵,如果写得一手好字,那会收获不一样的风采。

3.用普通话吟诵和让学生写得一手好字,这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对语文学科的新的要求,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解力、审美力和创造力。

4.吟诵、书法回归初中语文课堂,学生更好地学习汉字、汉语、汉诗文和汉文化,了解中华民族五千年璀璨的文明,感受汉诗文的博大精深。

5.使我校广大师生明确了学习古诗文吟诵和书法的重要性,提高了教师的科研意识,促进了教师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的转变。

6.吟诵、书法教育的活跃,形成了吟诵和书法学习氛围,推动了校园文化建设,促进书香校园的真正构建,形成真正文雅、儒雅的校园文化。

7.吟诵、书法真正地回归初中语文课堂,推进本校语文教学的改变,达到全面提升我校语文教师素养、全面提升了我校学生语文水平。

总之,吟诵和书法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国之精髓,把两者结合回归语文教学势在必行,作为教师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书育人,把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