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四年前,少年自有少年狂,藐昆仑,笑吕梁。磨剑数年,今日显锋芒”,只身一人挺进高考,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十年寒窗苦,只为来华水念书。初入校园,一阵幽香,一切都如此美好。我们于清朗的早晨诵读,在晨风中开始一天紧张的生活,这里记录着我们充满活力的岁月。它,便是校园故事。大学的生活是紧张而充实的,所以就要“沉浸浓郁,含英咀华”。同学们常常围坐一团,攻克难题,当困心已久的难题被解开时,大家都笑了,仿佛清风吹走乌云般的爽朗。诸如此类的片段,一帧一帧,化作永恒的感动。
大学四年,弹指一挥间。连浩瀚千年的文明历史都可以被浓缩于单单几百张书页,更何况“突然到访”的毕业季,也是不可避免。在厚重的历史面前,我们都略显单薄,轻松翻开每一页文字,几百年历史悄然滑过,时间轴上很难细分浓妆淡抹,倾然间来不及回味。你我纵然都是毕业季隧道里的匆匆过客,但曾经的朝夕相处,在二十年后,偶然从落灰了的书阁中拿出来翻阅,仍历历在目。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在时光的河里,人是渺小的,我们无法把时间定格在我们所向往的时段,只能服从于它的指使和安排。即使有毕业的种种不舍,但人不能改变时间的结果,只能改变时间的质量,在流逝的时光中充实地行走。于是,曹操在哀叹完“神龟虽寿,犹有尽时”的无奈之后,依然发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宏愿;陆机在慨叹完“人寿几何?逝如朝霜”之后,发奋著述,终使《文赋》名垂史册;苏轼在抒发完“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之后,很快感悟到,时间在消失,那是自然规律,无人能阻止,而应融人其中,活出真意,那就是:“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绝,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多年后,或许在某个红绿灯口停车或驻足时,你才突然想起,原来那年,那人对你说的那番话,竟是这个意思。等那扇宿舍门再开启时,已经是另外六个人的青春了。曾经的小感动、小摩擦、小兴奋,竟都已成为记忆中的一个光晕,忽明忽暗。“莫倚儿童轻岁月,丈人曾共尔同年”,我们用勤奋抓住稍纵即逝的时间,成为时间的主人,任凭时间流逝,也会留下美丽的人生画卷。只是今后的画面,免不了少了些曾经熟悉的脸。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此去经年,应是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