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授直聘,为40岁以下的优秀青年人才开辟的一个全新的超速跑道,这是学校实施人才改革、加速培育青年人才的重大举措,受到青年教师的普遍关注和热切期待。
外国语言文化学院教授金海娜:青年教授直聘,体现了学校党委对青年教师的关爱,为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插上了翅膀,这项举措的实施,必将激发青年教师更加发奋努力,取得成绩。
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助理研究员胡飞:实施青年教授直聘,让人倍感振奋,深切感受到学校对青年教师的关心和支持,学校为青年教师搭建更高平台,必将激发老师们更加坚定信念,勤谨治学。
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讲师邵梓捷:学校实施“青年教授直聘”计划,很受鼓舞。这表明了学校彻底打破资历、打破年限、“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决心。这是对青年教师的激励、也是福音,我想很多青年老师已经准备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了。
修订毕业生和调入人员招聘管理办法、改革师资博士后制度,保证人才产出的源头活水这次改革修订了毕业生和调入人员招聘管理办法,制定了普通博士后、优秀博士后、青拔博士后分级出站方案,将毕业生招聘与博士后进站完全打通,把住了人才入口质量关,夯实了人才成长的基本面,保障了人才产出的源头活水。改革举措受到博士后人员的普遍肯定。
人事处副处长、人才工作办公室主任胡洪春:通过本次改革,确立了新的人才招聘考核评价原则,学校将以十字方针为指导,重点考查本硕博学位论文水平,打破原来只注重“211”“985”等名校和海外留学经历等唯名校、唯学历的不良现象,筛选具有培养潜质和真才实学的“好苗子”,把好人才入口质量关。
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政治传播研究所师资博士后于淑婧:学校积极改革完善的优秀博士后、青拔博士后等制度,让我更加明晰前进的方向和需要攀登的高度,未来必将更加努力拼搏,与学校发展同频共振。传播研究院师资博士后王同媛:学校党委全梯度的建设方案不仅为我们指明了攻坚目标与发展方向,也为我们提供了强大支持与保障,让我们能够潜心科研、教学与创作。
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师资博士后高宇:真心感谢也万分庆幸学校出台师资博士后培养制度,一是让我快速适应了教师角色,二是让我保留了毕业后科研的惯性,三是让我提高了成果意识,尽可能将所思所想付梓成铅。
人文学院青年教师、师资博士后谷疏博:相信有学校提供的人才培育平台,青年人才将更有潜心问道、勇攀高峰,在民族复兴伟大事业中挑大梁、当主角的勇气。
廖祥忠书记指出,修订毕业生和调入人员招聘管理办法,建立普通博士后、优秀博士后、青拔博士后分级出站方案,推出创作青拔,形成学术、教学、创作“三套马车”;推出“金核桃”人才支持计划,集中资源,造就一批哲学家、社会科学家、文学艺术家以及战略科学家。这样,就建立了从毕业生到博士后、到青年拔尖人才、再到“金核桃”人才,成为“大先生”的人才培育链条,形成了“筛选一批、储备一批、培育一批、托举一批、造就一批”的人才梯次发展格局,做到了人才贯通培养、梯次培育。从老师们的上述言论看,这条“人才培育黄金十年的成长线”受到普遍肯定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