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与化学的不解之缘,始于一场奇妙的“量子之旅”;她带着探索微观世界的憧憬,钻研神奇的化学反应世界;她深耕专业,致力于科研创新,是学院有史以来第一位以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顶级期刊发表3篇SCI论文、以第二作者身份发表1篇SCI论文的本科生———她是我校化学与药学学院2018级化学专业(本硕培养独秀班)、我校2020-2021学年校长奖学金获得者张琬卿。“自信和担当是比原子弹更强大的时代力量”是张琬卿在校长奖学金答辩会上的语录。当被问起为何将这句话作为答辩语录时,她说道:“这句话来源于一部关于抗美援朝战争的电影,原句是‘正义是比原子弹更强大的时代力量’。我被这句话所展现的精神和力量深深折服,一直把这句话记在手机里,它也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影响着我。”在这四年里,她勇于攻关,创新求进,用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应有的自信和担当。
奇妙的量子之旅开启她的化学之旅
四年绩点排名和综测排名均位列年级第一,以最高推免成绩保送至厦门大学,斩获国家奖学金、自治区优秀毕业生、自治区人民政府奖学金等多项荣誉。在这些荣誉背后,是张琬卿对化学研究的热爱与坚持。
曾经看过的科普著作如《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在她心中播下了化学的种子:“这本书是关于量子论的故事,它带我经历了一段奇妙的量子之旅,让我觉得化学世界特别有意思,它跟我们的宏观世界很不一样。”种子生根发芽,让张琬卿在填报高考志愿时毅然选择了化学专业。后来真正接触到化学学科时,张琬卿对这一领域便有了不一样的看法,同时更加坚定自己对化学研究方向的初心:“高中做实验时,我感到那些化学变化很神奇,很想去探究它的反应机理。而且化学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大到航天领域的组成器件,小到我们身边的食品安全检测,都离不开化学。现在很多人都劝高考生填报志愿时不要填化学专业,但我相信未来大家对化学的看法会有所改观。”
在陈列着大大小小仪器和试剂的化学实验室里,戴着专门的实验口罩和手套,身着白色的实验服,全神贯注地盯着反应变化,经常忙到最后一个离开实验室,是张琬卿这大学四年的常态。“平常不用上课的时候,我会早起到实验室做实验,中午匆匆吃完午饭后又继续做,有时因为实验反应时间比较长,晚上很晚才回到寝室休息。”张琬卿回忆道。
自习室与实验室的走廊相通且离得很近,这条走廊也见证了张琬卿这四年的成长。她在实验室创造属于自己的化学微观世界,在自习室书写热爱与梦想。如今,她如愿被保送到厦门大学物理化学专业继续深造。在未来,她将走向更广阔的化学天地,在自己热爱的领域持续发光发热。
甘坐“冷板凳”,失败也可以催化最理想的结果
“燃料电池能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是极为理想的绿色替代能源,但目前阻碍其商业化发展的瓶颈之一是贵金属催化剂的成本昂贵。要使燃料电池成为化石燃料真正可行的替代品,就需要降低其成本。如果我们能设计出一种高活性的非贵金属催化剂,可以极大地促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和推广。”怀着这样的初衷,张琬卿专心投入课题,致力于设计多孔微纳材料,着重研究各种电化学设备的高效电催化剂,助力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2019年,张琬卿作为年级首位发表SCI论文的学生在国际TOP期刊《ACS5Sustainable5Chem.Eng.》上以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2020年,她克服疫情影响,远程完成科研任务并作为第二发明人(导师为第一发明人)成功申报国家发明专利,不久后又以第二作者身份在国际TOP期刊《Mater.5Today5Energy》上发表论文。2021年,她以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TOP期刊《J.5Colloid5InterfaceOSci.》上发表了论文。
样品的一系列化学反应是相互牵连的,如果有一步没有做好,可能会导致前功尽弃,但张琬卿并没有在失败的实验中就此选择放弃,相反,她认为失败并不可怕:“恰恰是因为失败,才让我明白这条路走不通,需要换另一种方式。科研本身是一个需要不断摸索的过程,一个设计好的实验是没有那么容易完成的,我们要有甘坐‘冷板凳’的决心。此后每当我遇到困难时,会去广泛阅读文献,进行总结和反思,重新审视自己的科学研究。”
实验室里无数昼夜交替、成功与失败皆融汇了张琬卿对化学的不断求索。使她成为学院有史以来第一位以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顶级期刊发表3篇SCI论文、以第二作者身份发表1篇SCI论文的本科生,SCI论文累计影响因子达29.449。如今,张琬卿回忆起自己的科研道路无不是在挫折中前进的,她也因此更加相信:“当实验经历过很多次失败后,我将更加靠近理想的结果。”
全面发展,逐梦路上彰显青年担当
沉浸在微观世界里的张琬卿,也有着对“宏观世界”的热情。她曾以学生第一发明人身份获国家发明专利一项,负责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硫化诱导ZnS基Co-N-S共掺杂多孔碳催化剂及其高效催化锌空电池性能研究》获国家级立项并优秀结题,在第二届、第三届化学实验技能竞赛上分别获二等奖和三等奖,2019年至2020年均获全国大学生英语决赛(NECCS)国家三等奖,此外也曾获排球联赛第二、第三名;大学期间,张琬卿加入我校红十字协会,经常参加养老院、福利院的志愿服务活动……
丰富的比赛经验、广泛的兴趣爱好、优异的学习成绩,三者的兼顾离不开张琬卿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和自律能力,更离不开她心中对青年党员使命的坚守。
何为自信,何为担当?当张琬卿被电影中“正义是比原子弹更强大的时代力量”这句话的力量深深触动时,作为一名青年党员的她开始思考: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什么才是比原子弹更强大的时代力量?对此,她解释道:“首先是要自信。每个人都会对心中美好的目标有所期待,但我们首先要相信自己,才能抓住机遇展现自己;其次是要有担当,个人命运是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的,因此,我们不仅要对自己的行为有担当,也要对家庭、对社会有担当。”她表示,未来想成为一名大学老师,继续深研化学,在自己力所能及的领域上,为国家、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锐意创新,科研报国。张琬卿曾这样概括自己的志向:“以百倍的信心和万分的努力去迎接更大的挑战,用辛勤的汗水和默默的耕耘谱写灿烂前程,为‘做兼具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科学研究者’这一理想而不懈奋斗。”张琬卿在曲折坎坷的科研道路上走出了一条属于她自己的反应路线。“比原子弹更强大的时代力量”,将继续留给她在未来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