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兰州大学 - 《兰州大学报》

我校科研人员在暗物质的新候选者方面发表综述文章

2022-06-10     浏览(106)     (0)

本报讯 宇宙是由什么组成的?星系旋转曲线、引力透镜效应、宇宙大尺度结构以及微波背景辐射等天文观测结果表明,宇宙大约68%的组分是暗能量,27%是暗物质,而只有5%是粒子物理标准模型所描述的已知物质。也就是说,宇宙组分的95%是我们还不了解的暗物质和暗能量。暗能量导致了我们当前的宇宙处于加速膨胀阶段,而暗物质则形成了宇宙的大尺度结构。然而,目前普遍认为暗物质和暗能量都不参与电磁相互作用,是看不见的,二者对物理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近几十年来,寻找暗物质的理论和实验信号一直是物理学和天文学的重大问题。目前,暗物质有各类候选者,例如弱作用大质量粒子、轴子及类轴子、超对称粒子、超大质量粒子、惰性中微子、Kaluza-Klein粒子、原初黑洞等,然而不管是直接探测还是间接探测,目前各类实验仍未观测到这些暗物质候选者的迹象。近日,我校物理学院刘玉孝教授与国际同行Dharam Vir Ahluwalia教授等在物理学综述期刊《Physics Reports》上发表了题为“Mass dimension one fermions: Constructing darkness”的综述文章。文章系统地介绍了暗物质的一种新的候选者———电荷共轭算符的本征旋量(ELKO)。在四维时空情况下,不同于标准模型中自旋为1/2、质量量纲为3/2的Driac旋量场,ELKO描述了自旋为1/2但质量量纲为1的费米子。由于其质量量纲与标准模型中的费米子不一致,阻止了ELKO进入标准模型的二重态,这扩展了标准模型的量子场。这些从头构建的新旋量场不具备通常的U(1)不变性(因此具有darkness性质),这使得ELKO成为暗物质的一种自然候选者。(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