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余华曾说过:“只有干净的眼睛才能看见灵魂。”干净,不仅是做人的底线,也是一个人最好的涵养。
老舍曾经说过:“真正美丽的人是不多施脂粉,不乱穿衣服。”一个真正有涵养的人,不会盲目追求奢侈品,更不会把自己打扮得华丽而庸俗,而是从妆容到衣服,总是保持着干净整洁,让人觉得舒服。
不邋遢、不潦草,不管外在环境如何糟糕,始终拾掇好自己的仪容,保持外表的干净和得体,是对身边人的尊重,更是对自己生命的尊重。
干干净净,是一个人最好看的样子。真正的干净,不止于表面,而是由内而外。把外表收拾干净很简单,难的是让心里干净。
我们每个人刚开始来到世界时,都有一颗干净的心,然后绝大多数人开始把欲望、贪婪、嫉妒、傲慢等等不停装进心里,并最终变成了我们当初讨厌的样子。庄子讲:“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用白话来说就是,道德修养极高的人,心里干净的就像一块镜子,才能超脱于物的境界。
明朝的于谦,是“干净”的代表人物。明英宗即位后,太监王振把持朝政。当时,官场腐败,贿赂公行,大臣进京,必须馈送重金厚礼,否则后果难堪。但于谦每次进京,只带随身行装。好心人怕他遭殃,劝说:“你不带金银入京,也应带点土特产品送一送啊!”他举起袖子笑笑说:“我带有两袖清风!”
于谦官至监察御史,想给他送金银珠宝者络绎不绝,他命家人出示一块牌子,上书“清风两袖朝天去”。行贿人看到警告,便知趣地离去了。
土木之变后,明英宗被俘,瓦剌大军压境,明朝危在旦夕。大臣们纷纷建议朝廷南迁,以继续享受高官厚禄,锦衣玉食。于谦则说:“建议南迁者,该杀!”于谦丝毫没有计较个人安危和得失,临危受命,率数十万军民进行了名扬青史的北京保卫战,挽社稷狂澜于既倒。
于谦遭诬谄被杀,抄家时,竟“家无余资”。抄家者见正屋紧闭,还上了锁,认为必是钱财藏其内,打开一看,原来珍藏的都是当初景帝赐给他的袍服、剑器,封识记载分明,一丝未动,见者无不泪下。
国学大师梁漱溟先生说:“非心里极干净,无纤毫贪求之念,不能尽力生活。”心里干净的人,正道直行,做事光明磊落。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心里光风霁月,一片坦荡,就像雨后初晴时的风,像大雪过后的明月。
内心干净的人,不管世道如何黑暗,始终坚守内心的信念;无论取得怎样的荣耀,始终谦虚低调,不高人一等。心里干净,内心通透,浑身凌然正气,万物自然明净。
心里干净的人,最高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