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山东大学 - 《山东大学报》

山东大学科技成果直通车粤进大湾区活动举办

作者:吴微 毛璟煊    
2022-06-01     浏览(99)     (0)




  本报讯 5月26日,由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指导,山东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技术转移中心主办,山东大学深圳研究院、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深圳市企业科技创新促进会共同承办的山东大学科技成果直通车粤进大湾区活动举行。
  此次活动以“科技赋能新经济、成果转化大湾区”为主题,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在济南、深圳两地同步进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大学副校长李术才,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林祥,深圳市科技创新战略研究和技术转移促进中心主任王剑华,深圳市企业科技创新促进会会长刘文求,香港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宗第出席活动。
  李术才表示,“山东大学科技成果直通车”是学校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新机制、新模式的有力探索,核心目标是破解长期以来困扰高校和企业之间科技成果转化的难点与痛点问题。此次粤进大湾区专场,是学校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山东大学深圳研究院“科技+文化”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他期待活动发布的科技成果能够在当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也期待山东大学的专家与社会各界朋友们建立长久联系,深入交流合作,共同助力校地、校企合作迈向新的台阶,为学校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和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林祥表示,此次活动通过搭建科技成果交流平台,促进了技术市场与资本市场的有效互动,实现了技术供给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加强了技术、资本、人才的深度融合,打通了从技术创新到产品创新、再到产业升级的转化通道,探索出一条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的实现路径。通过此次活动,希望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科普教育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探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新机制、新模式,搭建高效的合作交流机制,构建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协同转化的生态体系,建立“产学研资用”高效连接平台,加速科技成果与产业资源的精准对接和有效转化,共同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力量。
  在路演环节,山东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张存生、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宋清华分别对各自学科科研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山东大学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常务副院长王丽教授的“磁悬浮高速非晶永磁同步电机”、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于晓强教授的“用于肿瘤快速病理诊断的双光子荧光探针”、电气工程学院张祯滨教授的“智慧能源与大功率驱动装备”、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姜明顺教授的“面向高端装备/重大基础设施的智能感知与状态预测技术”、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祁庆生教授的“生物可降解塑料PBS单体丁二酸的高效生产技术”和机械工程学院、海洋研究院双聘教授刘延俊的“海洋作业活动中的装备保障技术”分别参加路演项目。
  签约仪式上,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企业科技创新促进会、香港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深圳市数据链产业促进会分别与山东大学深圳研究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合作各方将在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共建产学研协同平台,共同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合,探索校企合作的“大湾区”模式。
  山东大学服务山东办公室、合作发展部,山东大学广东校友会、香港校友会、深圳校友会,粤港澳大湾区企业、投资机构、行业协会、新闻媒体代表等线上线下共200余人参加活动。
  深圳研究院依托山东大学的学术和人才优势,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搭建学校与粤港澳大湾区对接交流的平台,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合,构建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协同转化的生态体系,助力区域经济社会创新高质量发展。此次活动是山东大学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实践,是深圳研究院“科技+文化”转型的重要举措。(吴微 毛璟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