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在城的那边啊,城的那边是山,翻过了这座高高的山头,放眼望去,似城也似山。”
生在著名的山城,之于山城这些无名的山峦,我对它们总是有着一种莫名的情愫。我经常静静地望着青山,远远地看,我觉得这是一种寄托,一份慰藉罢。在这里生活的十几年里,我对山的了解不甚多,也不甚少,只是每天都能够见到它,望到它,久了,便觉得山有一种“不美亦极美”的感觉。那各式各样的树在山上自由地生长,有的树张狂得肆意了,山上竟有了起起落落,高高低低的参差,像海,像云。
山城的山上经常有行行列列的竹,很高很直,为山平添了几分坚韧和硬气。有一次,我看见裂开的山岩缝隙中那颗刚刚冒头的竹尖儿忍不住感叹:“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长辈们只是笑笑,他们说:“竹子顶穿岩石并不少见,它们在地里蓄势待发几个年头,为的就是一朝冒头便铆劲生长,不消几月即可参天。”
山城的山上经常有一种淡淡的幽香和迷蒙的白烟,走在山里,有一种似雾非雾、似雨非雨的错觉,朦朦游离于其中,人都会被温润的空气浸润得心旷神怡。那青白的烟霭,杂着树纯朴的木香,居于深林的人,屋顶的烟囱升起袅袅,丝缕炊烟给山渲了些蓬勃。
山城的山不同于其他地方那些耸入云间,壁立千仞无依倚的山。山城的山贯穿于整个城市之中,连绵的山体构成了起伏的大地。这里的楼房依山就势、高低错落,上下平行的公路将整座山城纵向分出若干层次,无数条或隐匿或热闹的石阶通道将山上山下沟通连接,尘世间的烟火气与大自然的安宁静谧在这里相济共存。观山城的山,不必仰望碧天那样,平视可罢。
在静望这和蔼却连绵的山时,我既听到了山中的清泉潺潺,细细滑过石缝,溜过山涧的轻语,也窥视到了山城的人不服输、不认命的坚韧。在早些时候的山城,大山几乎阻挡了人们出去看世界的脚步,船是主要的交通工具。李白有云:“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诗歌描述的仅仅是顺水路而下的优哉游哉;而“嗨哟,嗨哟,嗨嗨哟”的拉纤号子就喊出了山城人的逆流而上,不畏困苦。你看,纤夫们那被太阳晒得黢黑的脸庞,被纤绳拉得弯曲的身体和从瘦骨嶙峋的身体上不断滑落的汗珠无一不向世人诉说着山城人的勇迈、奋进。
城因山而名,人依山而生,确有一根脐带将他们紧紧相连。是山,让山城人的血脉中张扬着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是人,让山城逐渐开放驱新,气度恢弘。我迷恋着山中的城,眷念城里的人,这情缘就像山与山之间连绵的弧线,绵绵不绝。
山中的城,城央住着人,城里的人,心中盛着山。山是自然对人,最深沉的爱。
人啊!莫负那城,那山,那自然。
指导教师:杨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