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和关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过程中, 河南提出建设“四个强省”、把文旅产业打造为河南支柱产业的目标。 因此,以系统、整体、协同的方法,统筹现道、故道黄河文化资源,加快推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河南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步伐,不仅是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也是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实现“两个确保”,打造“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的现实需要。
一、统筹现故道黄河文化资源的意义黄河是世界上著名的多沙河流, 她以 “善淤、 善决、善徙”著称。 据史料记载与《黄河志》统计,黄河下游决口泛滥达 1500 余次,较大的改道有 20 多次,重大改道有六次。在上古时期,黄河在下游“播为九河”,分多股入渤海,因此而有大禹治水的历史行动。 它加速了中华文明的历史演进,锻造了华夏民族道法自然、自强不息、公而忘私的民族精神。 自战国中期黄河下游大规模筑堤结束黄河多股分流局面后,大河儿女在顺应黄河、改造黄河的历史实践中,形成了上下一体、勠力同心的治河体制,它维护着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和长治久安。 如果说以黄河文化为核心的中华文明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那么自南宋建炎年间的黄河改道,到清咸丰五年黄河北决铜瓦厢,有着七百多年历史的狭义黄河故道,在时间跨度上就占有七分之一,横跨宋、元、明、清四个重要历史王朝。 因此, 不管是全面梳理中华文明的历史发展脉络,准确把握黄河文化精神,完整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还是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 推进大河流域协同发展,实现河南黄河文化旅游带的系统整体建设,都不能不统筹现道和故道的黄河文化资源。
二、现故道黄河文化的内涵与外延在黄河河道的历史变迁中,历代王朝和黄河沿线民众,与桀骜不驯的黄河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在黄河现道与故道留下了十分丰富的文化遗产, 它们一起构成厚重的黄河历史和恢弘的黄河文化。 现、故道黄河文化,就其内涵来说,它是指黄河在千万年的自然历史变迁中, 生活在大河两岸的人们为解释世界、改造世界而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文化总和。 就黄河文化的生发区域而言, 河南黄河现道文化生发区域特指黄河在出晋陕峡谷后,从灵宝县进入河南,流经的陕县、三门峡市、渑池、新安、济源市、孟津、洛阳市、孟州、巩义、温县、荥阳、武陟、郑州市、中牟、原阳、开封县、封丘、兰考、长垣、濮阳县、范县、台前等黄河干支流域。 河南黄河故道文化生发区域虽在学界特指南宋黄河改道以来, 位于今黄河河床以南, 淮河流域北部,1855 年黄河北徙前夕河南兰考以下至入海口的黄河河道,但从广义上讲,它应包括上古先民自治水以来,黄河曾经流经的河床及其支流,它在河南的范围还应包括新乡的延津、鹤壁的浚县、安阳的滑县和内黄、濮阳的南乐、商丘的民权、宁陵、梁园区、虞城等古黄河曾经流经的区域。 就黄河文化的时代呈现而言,黄河文化包含现道、故道两岸人们在顺应、改造黄河过程中所创制的器物、开展的行动、制定的制度、形成的风俗习惯、构建的时代精神等。 它虽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内容和精神风貌,但它们始终与奔腾不息、勇往直前的黄河一样,长期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独树一帜、引领风骚,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象征。 因此,在河南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中,在建设范围划定上,既不能局限于黄河现道流经区域,也不能局限于南宋至元明清的黄河故道流经区域, 而是把现道与南宋之后及之前的黄河故道统一起来,以民众需求为导向,挖掘古今黄河文化资源, 发挥现道、 故道黄河文化遗产的多样功能,协同打造黄河生态休闲和文化体验带,塑造大河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文旅表征。
三、 统筹现道故道黄河文化资源推进文旅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一是系统摸底。 摸清现道和故道黄河文化资源家底是河南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的基础。 这个文化资源既包括大河两岸人们随着黄河河道的千年变迁,与黄河构建生活、生产关系过程中,所留下的包括建筑、器物、陵墓、宗庙等物质文化遗产,也包括生产生活过程中形成的风俗、习惯、民间艺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更包括体现区域精神的包含在中华民族精神之内的独特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规范。 在摸底过程中,既要现道和故道相关部门一体行动,也要注意同时期、同类别黄河文化资源的归类建档,建好河南现道、故道黄河文化资源数据库,为后续整体规划、协同建设做好基础数据支撑。
二是整体规划。做好规划是河南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的前提。 在黄河文化旅游带规划制定中,既要分别做好现道、故道黄河文化资源利用的整体规划, 也要做好现道和故道间黄河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弘扬中的规划协同, 还要做好河南黄河文化资源与黄河流域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弘扬中的规划协同; 既注重规划时间上的古今协同, 空间上的区域协同、内外协同,也注重规划标准上的时间空间协同;既要把河南黄河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利用规划放在提升河南文化软实力,推进河南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上,也要把相关规划放在凝聚中华民族精神,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积蓄力量的长远需要上。
三是协同建设。 协同建设是推进河南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在河南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中,首先是做好文化资源的保护协同,这要求在摸清家底基础上,把古今黄河文化资源保护在技术、手段运用中协同起来,实现保护技术、手段的区域协同、内外互通。 其次是做好黄河文化的宣传弘扬行动协同,这要求在宣传弘扬黄河文化过程中,既要注意现道和故道同类同时期黄河文化的宣传内容协同, 也要注意现道和故道同类同时期黄河文化在凝聚民族精神宣传中的价值协同;既要重视传统的线下宣传方式,也要重视现代线上的宣传方式,做到宣传渠道、宣传方式的传统与现代、虚与实、动与静的协同。 最后是做好黄河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协同,这要求在开发利用黄河文化资源中, 不仅做到区域间同类同时期黄河文化资源的共享,还要做到区域间旅游品牌的共育、旅游市场的共建, 在呼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而与民众生产生活需要相统一的不断实践中,打造真正体现中华文明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 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河南实现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