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学院 - 《德州学院报》
走进《聊斋》
作者:□经济管理学院 王曼清
《聊斋志异》是一部深受各界喜爱的作品,通过塑造女鬼形象表达作者对社会现实的不满,揭示封建社会的种种黑暗。蒲松龄在小说中表达了对理想爱情、善良人性的追求,以及对现实社会的强烈不满。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是郭沫若对 《聊斋志异》的评价,也是对作者蒲松龄的赞美。 《聊斋志异》书名的来源也颇有讲究,蒲松龄的书屋名为 “聊斋”,书名可以解释为“记述奇异的故事”。
小说内容丰富,想象奇异,题材广泛,深得各界人士喜爱。 《聊斋志异》俗名 《鬼狐传》,虽然谈狐说鬼,但是字里行间向人们揭示了封建社会的种种黑暗,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作者的某种社会理想。我们携手走进 “聊斋”一探究竟吧。
在 《聊斋志异》中,作者通过塑造一些女鬼,来表达自己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她们在花季年华死于非命,蒲松龄笔下的她们善良仁义、才华横溢,不愿意被这个黑暗的社会湮没。
《聊斋志异》的众多故事中,我最喜欢的莫过于 《聂小倩》。故事的女主人公聂小倩在美好的十八岁惨遭病死,后来被安葬在了一个破庙旁边,不曾想,小倩成为 “女鬼”后却被恶鬼威胁,让她去做一些伤天害理的事儿。故事的男主人公宁采臣是一位正直善良的人,他没有被小倩的金钱和美色所诱惑,他的品德感动了 “女鬼”小倩。他们最后的结局是美好的,也符合底层人民的愿望, 《聂小倩》是作者对理想爱情的表达。
《聊斋志异》中写到贪官污吏、纨绔子弟和科举考试的时候,对他们的态度不尽相同。贪官污吏是一副副高高在上的嘴脸,科举应试者文章千篇一律,考官对考卷的评判更是 “随心所欲”,面对不公,考生也只得忍气吞声。纨绔子弟不学无术,整日花天酒地,谋财害命。以上种种,皆是蒲松龄对当时所谓 “上层社会”最真实的揭露,也饱含了批判精神。
在现实中,无论是电影还是小说,鬼总是给人留下可怕的感受,他们无恶不作,在 《聊斋志异》中,他们虽然“像鬼”,但他们并 “不是鬼”。 《聊斋志异》塑造的是 “以鬼示人”的善良人的形象,他们被封建礼制所束缚压制,最终在与社会现实的斗争中取得胜利。
《聊斋志异》在字里行间针砭时弊,表达对现实社会的强烈不满。小说里的故事虽然不会再上演,但它所折射的人性的光芒永远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