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长江大学 - 《长江大学报》

书海泛舟

烽火硝烟 战地传奇

——读《牵风记》有感

作者:苏洁凤  中文12002班  □    
2022-03-30     浏览(133)     (0)

摘要:文章介绍了《牵风记》这部小说的背景和情节,包括主人公汪可逾和齐竞的爱情故事以及战争对人性的影响。作者通过描写汪可逾的标志性微笑和她的纯洁品质,表达了对战争和人性深刻思考的主题。同时,文章还探讨了战争中人与马的关系以及作者对真实经历的反思。


“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心静即声淡,其间无古今。”这是书中主人公汪可逾投奔延安途中、初识九团团长齐竞时与他对吟的。汪可逾是满腔热血颇会弹古琴的女学生,齐竞是文武双全、儒雅健谈的“夜老虎团”团长,机缘巧合、隆隆炮声中的一曲《高山流水》为二人结下了不解之缘。

聪明灵动的女学生凭自己的努力毕业后去了旧识的“夜老虎团”成为了一名文化教员。在这里她认识了齐竞的骑兵通信员曹水儿和追随他处处征战的老兵马滩枣。在小汪与齐竞浪漫战地恋歌即将奏响之际,小汪被俘、齐竞晋升一系列突发事件打破了原有节奏,小说的结尾小汪死于一棵桂花树,老军马滩枣的骨骸在她的不远处,曹水儿因违反纪律被枪毙、齐竞也在和平年代服药自杀。

小说血色唯美,空灵奇崛。文中既有对战争、人性的深刻思考,也有对大自然神奇关系的表现,如小说中在描写汪可逾躲在大别山溶洞的情节,充分显露了大自然对人的慷慨,亦真亦幻,拓展了战争文学的创作空间。

小说中对人性的思考是尤其令人深思的。文章开篇以倒叙入手,提到了汪可逾那“标志性的”、迷人的“微笑”,由此引出整篇小说。透过这个“微笑”,我们可以洞悉出小说中很多隐晦的内涵。首先,看小说对汪可逾的巧妙设定:她出身于书香门第,棋艺精湛;她是北平的逃难学生、是“夜老虎团”的汪参谋;她爱干净、她总爱对别人说“你好”;她喜桂花;战争年代,她冰清玉洁恰似一树桂花让人眼前一亮。然而如此纯洁的人在军队中却因自己与他人习惯的不同而被议论,最后也落得个死于战火、死于病痛的结果。汪可逾极不平凡的一生可以看出“爱与人性”、“战争与人性”的各种状态。

其次,汪可逾与齐竞初相识时便是她这一脸天真纯洁的微笑给齐竞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与后文汪可逾与齐竞最后一次见面时对他说的“齐竞,我打心底里看不起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微笑的背后,也透露出了汪与齐的爱情悲剧。再者,曹水儿对这位身材单薄的女文化教员从内到外的敬畏之情也是由于汪可逾的微笑。彼时汪可逾被非议,曹水儿与汪可逾提及此事,而汪可逾爽朗地笑了,这激发了曹水儿的敬畏之心;也为后文中曹水儿多次拿命拼命保护汪可逾作了铺垫。

除了小汪的标志性微笑,文中提到的齐竞对汪可逾清白之身的在意、战争中对战马的处理、地保队伍对遗留八路军的折磨、老军马滩枣的灵性逼人……都是值得深究的问题。

“丝桐合为琴,中有太古声。古声澹无味,不称今人情。”由《秦经》到齐竞亲手为汪可逾作的《银杏碑》,小说的整体情节是血性的、凄美的、令人动容的。作者徐怀中在开篇题辞“献给我的妻子于增湘”,牵风记,牵风为记,或许文中的某些故事正是作者与其妻的真实写照……

《牵风记》——烽火硝烟的宏大背景,凄美动人的战地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