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东北林业大学 - 《东北林业大学报》

我校团队量化了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虎豹数量的恢复潜力

2022-05-01     浏览(91)     (0)

姜广顺教授团队的两篇论文分别量化了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虎豹数量的恢复潜力,并发现了东北虎个体智能识别的最佳花纹组合。该研究有助于猫科动物种群动态的长期监测。


本报讯4月14日,姜广顺教授团队在国际期刊《ConservationScienceandPractice》(JCRQ1区)上在线发表了论文。该研究将2019年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内监测到的26-27只成年东北虎和49-59只成年东北豹作为当前参考数量,分别基于公园的空间面积、当前猎物数量和猎物环境容纳量,按照性别均衡原则评估出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可支持成年东北虎数量分别为55只、90只和101只,东北豹为95只、356只和572只,量化了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虎豹数量的恢复潜力。

根据该项研究结果,目前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东北虎豹的年度统计数量仍然较低,对东北虎而言,即使东北虎种群数量恢复到评估最多数量的101只,由于种群性别结构比例的限制,该种群也达不到国际专家提出的“在当前环境压力下维持独立可持续生存的野生东北虎种群至少需要83只繁殖雌虎 (Chapronetal.2008)”的标准。因此,需要进一步恢复和提升公园内猎物数量和植被质量,同时加强生境斑块的连通性,形成保护地网络,促进虎豹种群向公园外部扩散,发挥虎豹公园的种群作为中国虎豹种群恢复的源种群作用。

此外,2022年4月11日姜广顺教授团队在国际期刊《IntegrativeZo-ology》(中科院Q1区TOP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成果表明,不同身体部位花纹的组合可以提高个体识别的准确性,但并不是身体花纹取样部位的数量越多识别准确率就越高。

该研究结果表明,大型猫科动物不同身体部位的组合可以提高个体识别的准确性,3个身体部位的组合时识别精度达到最高,可达95.55%,而不是身体部位的取样数量越多准确率就越高。该研究为大型猫科动物个体智能识别技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其成果可应用于猫科动物种群动态的长期监测。

这两篇论文量化了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虎豹数量的恢复潜力,发现了东北虎个体智能识别的最佳花纹组合。

(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地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