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南京林业大学 - 《南京林业大学报》

大学的使命与精神传承———写在南京林业大学120周年华诞之际

作者:蒋建清    
2022-05-01     浏览(77)     (0)

  每一所大学都应该有自己特殊的使命,没有崇高使命的大学不可能成为一所真正意义上的世界一流大学!不能深刻认识理解自己所在大学之使命的管理者,也不太可能历练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管理者;大学的师生如果不能够真正认同所在大学之使命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责任,那么,这所大学的精神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可能是涣散和平庸的。

  中国社会历来尊师重教,以文化人,具有优良的教育传统与革新精神。儒家传统经典《大学》开宗明义,阐述了大学之宗旨乃“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它以新民亲民为价值取向,以修身明德为成人之道,以追求世界大同为至善理想,具有崇高的使命意识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止于至善以亲民而明其明德,其境界之高远,巍巍乎似泰山、如昆仑!铸就了一代代中国优秀知识分子以肩负起“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崇高使命的精神传统,炼就了中国亿万民众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己任的普遍觉悟与精神气质,激励着一代代中国人前赴后继,奋勇拼搏,忍辱负重,自强不息。

  今天,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结合,迸发出了强大的生命力,汇聚起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蓬勃力量。崇高的使命意识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内核,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之不竭动力和精神源泉。

  现代大学之使命,或着眼于人类之大观,或着眼于国家民族之兴旺,或着眼于一行一业之进步,或着眼于一域一地之发展,无论着眼于哪一种视角,均须找准自己的使命、定位与责任。培养具有崇高使命意识与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人才是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大学的根与魂。

中国的行业高校群体是时代的产物,在计划经济年代,各行业高校的使命与任务是清晰而明确的,其根本使命就是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建设的各类行业领域,为国家培养大批高级专门人才,支撑并推动行业发展和科技进步。从历史角度看,大部分行业高校切实肩负起了这份沉甸甸的使命与责任,也极大地促进了新中国的建设与发展。

  从上世纪80年代起,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向纵深发展,国家的经济体制逐渐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国家的行政管理体制因此而发生变革,高校的管理体制也相应发生了巨大变化。至上世纪末,大部分行业高校划拨由高校所在地的省级行政区主管,少部分由教育部直管,只有极少部分高校因行业特殊性而仍然延续隶属行业部门主管的方式。受这一变化与转向的深刻影响,加之本世纪初我国大学招生规模的快速扩张,使原来规模较小、学科相对单一的单科性行业高校,在相对较短时间内拓展成为在校生达数万名的多科性大学,在这一演化发展的进程中,每一所高校都在重新审视自己的使命与责任!(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