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 13 日, 学校疫情防控管理升级,实行校园静态管理,为保障校内师生健康和安全,对必须进校的教职员工实行住校管理。
在闲置的逼仄空间里铺上一块块瑜伽垫、在体育馆的角落临时放上一张张草席、在教室的课桌上铺上一条条被褥、在办公室和学生宿舍临时撑起一个个躺椅……几千名后勤人员、行政管理人员、辅导员、保卫人员迅速响应学校号召,第一时间落实住校管理。 他们毅然暂别了家人,简单收拾行囊,迅速投身于驻守校内的“战线”中,他们以温情细致的服务保障师生健康安全,为学校疫情防控工作贡献着积极力量。
每天天还未亮, 物流配送中心刘静老师就早早地来到学校各大食堂门口,检查一天的食材到货情况。 “为了能使近 4 万名在校师生吃得饱、 吃得好, 学校食堂储备了约 180 吨主副食品原材料, 每日配送约 36 吨主副食品, 我们整合校内各类存储资源,确保校内原材料物资存储不少于 20 天使用量,校外物资存储不少于 15 天使用量。 ”刘静介绍,学校对所有食材实行闭环管理, 经过层层防护、 仔细筛检, 在确保外来货车司机与校内人员无接触、 在确保外来货物消杀 到 位后, 方将食材安全送达校内 15 个食堂,150 多个项目点后厨。
疫情防控升级以来,物流配送中心还对四十多家供应商采取常态化监管,开拓多元化食材采购渠道和保障机制,通过利用供应商资源相互调用物资,安排供应商设专用仓库储备学校采购需求等措施,做到保价稳供。 “南工惠送”平台还增加了生鲜、粮油等多种生活必需品, 为在校师生提供了价格稳定、供应充足的便利、好省服务。
“静态管理下的校园, 餐饮保障压力增加 20%以上,而食堂工作人员因需要入校集中住宿减少约 15%。 ”面对压力,餐饮服务中心邱国祥介绍说,在确保食品安全的前提下, 食堂也始终确保菜品质量不降低,供应品种不减少。“周一歌乐山辣子鸡、 周二葱油小黄鱼、周三清炖什锦大肉圆……”看着亚青食堂翻新的一周菜谱, 大二学生白镇维说,“本来还担心因为疫情防控升级影响伙食质量, 但后来发现食堂的菜品不仅没有减少,种类还有翻新后,真的觉得学校为了我们的伙食 费 心了。 ”
这些天,维修师傅们全天候地坚守在维修现场,马不停蹄地从一个片区赶往另一个片区, 从一幢楼跑往另一幢楼,从一个宿舍换到另一个宿舍,防患未然进行检测, 着眼小处进行维修,保障校园水电正常供给,加班加点安装保障住校员工洗浴的热水器。 伴着机器的轰鸣,他们汗流浃背,但他们义无反顾。
在南工大校外快递接驳区,负责环境消杀的钱家兵、余淞和廖旭东正背着喷雾器,按动压杆,仔细地将消毒水喷洒在各类物资之间的角落,第二天再将其运入校园。 这是快递送入校园的第一道防线,决不能有一点闪失。 防控升级后, 后勤加大校园各类物资消杀力度、严控防疫校门关,严控快递服务场所疫情防控查验工作。
校医院院长丁春卉 介 绍说 ,3 月13 日以来,仅有 20 名工作人员的校医院, 先后为近 500 名师生提供了集中健康监测的医疗保障服务,为 1000 余人次提供外诊服务,同时,提供了 191人次参加了核酸采样工作, 采集样本达 23 万余人。 “作为医护人员,我们理应走在前面, 接下来我们还要为有需求的单位进行防控知识培训。 ”丁春卉表示,4 月 12 日起他们已在为建筑学院等部门志愿者做疫情防控相关理论知识及隔离衣、 防护服的穿脱流程等方面的知识培训。
“扎紧入口和出口, 杜绝不安全的流动。 ”封控管理期间,学校 10 名保安人员分别把守在学校南门、西门和北门入口,严守各道关卡,逐人逐车核查登记。 带班班长董淑龙老家是连云港的,过年至今也没有回过一次老家的他惭愧地说道:“疫情面前,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力量,这时候我们更不能退缩,但想到年迈的父母自己还是很无奈、 很愧疚,自己既不能在身边照顾,管控升级后,连电话慰问的时间也变少了。 ”
危重关头,校部机关“党员先锋岗”的老师们也化身门卫,与安保人员共同守护大门。 全体师生党员以当仁不让的昂扬之姿积极担当、主动作为,在各自工作岗位上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奋勇争先冲在疫情防控最前线,全面推进学校疫情防控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面对在校的近四万名师生激增的线上教学、办公、科研的网络需求,校园网络出口的压力可想而知。 信息管理中心积极争取运营商的支持获得稳定网络服务,增加了移动和教育网的出口带宽。 在给全校学生和任课老师增加校园网流量的基础上,他们还协调合作运营商,为全校学生和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教职工提供了赠流量送话费的暖心服务,以优质的通信网络助力线上教学更加流畅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