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添新岁,梅香满园。年味渐浓,千里归程,而所谓团圆,不过是共享一份年的“滚烫”。
珍重如初,跨过一场横跨千里的遥遥距离,魂牵梦绕的是漂洋过海踏上故土。年之岁礼,当是寻常的一粥一饭。因它重唤味蕾勾起新年的记忆;因它构筑模糊的光影画面催人落泪;更因它氤氲炊烟体现我中华民族的情真意重。
从小年日走来,大抵便是年了。年味从南至北,虽处异地经纬,但年的韵味都逐渐升腾。从夜幕降临方见这小年气氛,听见欢声笑语,看见锅中雾气升腾。灯光照亮沁在母亲嘴角的微笑,烟火氤氲在一方厨灶,滚烫包含在一颗颗白色汤圆里,那一刻团聚的念想忽上心头。
尚未归家的人还在路上,而年的岁礼也在一天天添备,在此其中,尤以年食为重。
广厦千间,夜眠仅需六尺;家财万贯,日食不过三餐。舌尖上的中国如是说。一年辛苦,万里遥遥,年食不过入油走过,蒸炸煮煎,不过留它一份滚烫。
所谓食物一颗心,曾包裹层层,繁复程序,只待纤纤手触碰。年复一年,每到那时,蒸炉备着,热油入锅,而后金光灿灿,待君一尝,晌午就此而过。
藕片成山,肉丸堆堆,水果也可沾面粉而过,还有那芝麻团,小馒头,都经一场热油洗礼,或许这才是真正的烟火,有情感有温度,人人都想去捡拾这样一份滚烫真心。
自古民以食为天,而又重礼俗,故而年食尤为重要,不可言不吉之语,而又需年长者认真操持。犹记幼年时候,那从早晨起床便随之而来的叮咛,那一声声唤语,那一次次叮嘱,珍重的年便靠着这一代又一代而延续。
历史长河里书写着年悠久的篇章,古经典籍,丹青画卷,喧闹的年守候着寒冬里的温暖,篝火里传递的暖意驱散真实的寒意。滚烫的年食打破人与人之间三百六十五天的隔阂,入口微烫的美食,升腾起团圆的甜蜜。而那承礼已备的佳肴,亦将在那正月里,传递这一份份“滚烫”。
热泪曾滚烫盈盈,不过真心一份,共围家人团聚;年货沉沉,热油滚滚,亦不过备置一份真情送于来客。二字真心,如是为“滚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