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的“领头雁”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2021年,武昌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科研团队正式成立,梁东兴教授为团队指导教师,该科研团队首批正式成员为黄文姬、马博、齐欢欢,积极申请加入的候选成员为罗斌娬、熊艳云。
立德树人的人,必先立己;铸魂培根的人,必先铸己。梁东兴亲自赴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科研高级进修班访学一年,围绕“国家治理视域的社会权力研究”等开展访学,积极参加“伟大抗疫精神与大思政课”讨论研讨暨学习交流会、湖北省首届民办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会议等学术交流活动,与相关学术专家开展合作,带头撰写学术论文和申报课题,不断提升自身能力。2021年,梁东兴被评为校级科研工作优秀个人。
“怎样做好学问”“常用的学术网站有哪些?”“如何快速有效地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为了全面提升青年教师学术能力和素养,梁东兴教授经常性为青年教师开展学术基础培训与学术训练,亲自修改每个成员的论文和课题申报书。
作为团队的领头人与主心骨,梁东兴教授高度重视青年教师的成长。团队按照“撰写论文为主、申报项目为辅”的培育思路,通过定期团队辅导培训、科研群经常性交流互动和一对一定向指导帮促等方式,强化学术基础培训,持续提升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和素养。
“学术水平的提升首先是模仿,也即一定要动笔写,并多写,其次是要逐句搞清楚为什么要这么改,习得经验。”梁东兴说。在学术训练过程中,梁东兴积极引导成员养成学术浏览及思考习惯,并学会投稿技巧;定期组织成员学习学术前沿的高端文章并开展交流;指导团队成员学习开展实践调研的基本方法并收集相关数据;给予题目、提纲及目标发表刊物,让成员撰写论文;还会就具体论文与成员进行一对一指导修改和交流提升;提供亲自撰写的项目申报书样本让成员作模仿申报;组织申报项目及撰写编著等引导成员提升学术水平。
在短短一年时间,该团队发表论文11篇,其中CSSCI来源期刊3篇,重要党政报刊3篇。梁东兴教授撰写的《政治视角下社会权力的生长逻辑:缘起、结构和功能》在《江汉论坛》2021年第3期刊发,同时,该论文被《中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1年第3期摘编。梁东兴、马博老师共同撰写的《邓小平对中国特色国家治理道路的历史性贡献》被《社会主义研究》2021年第5期刊发。梁东兴、齐欢欢老师撰写的《乡风文明视角下“半工半耕”农户的家庭美德培育》被《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于2021年12月网络首发。梁东兴、黄文姬老师撰写的《人民军队走向强盛蕴藏基因密码》,梁东兴、汤志成老师撰写的《特朗普留下的核“负资产”亟须清理》,均被《中国社会科学报》刊发。梁东兴、汤志成老师撰写的《美国应切实担负起核大国责任》被《解放军报》刊发。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表示,梁东兴教授对科研有情怀,真心做学问,做真学问,潜心投入科研,值得表彰和学习。
坚持科研与业务工作相结合
“梁东兴教授指导的科研团队业绩突出,凝练细化了科研团队学术方向。” 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人说。
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科研团队目前主要致力于国家治理与公民道德建设研究。该团队凝练细化学术方向,每一名团队成员都有自己的研究方向,具体而言,黄文姬主要致力于内省教育与公民道德建设研究;马博主要致力于国家治理经典理论与中国特色国家治理道路研究;齐欢欢主要致力于乡村治理与公民道德建设研究;罗斌娬主要致力于中华传统文化与公民道德建设研究;熊艳云主要致力于公民道德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
该团队成员始终将科研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如黄文姬结合学校内省教育,开展中华传统“内省”文化融入新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罗斌娬开展PBL教学法视域下“抗疫精神”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模式研究等。团队成员以副主编、编委身份,先后出版了《大学生内省教育简明教程》《大学生创新素质培育教程》两部教材。该团队还主持或参与课题5项,其中教育部课题1项,省教育厅课题3项,武汉市重点课题1项;获得教学成果奖6项,“创设‘内省’课程提升高校‘大思政课’育人成效的探索与实践”获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大学生思想品德素质教育与实践》获批省级一流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被评为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梁东兴、马博、齐欢欢、罗斌娬、熊艳云参与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被评为校级优秀教学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