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开学季,许多家长就头疼不已:孩子开始出现种种不良情绪,不愿上学,焦虑甚至抑郁。面对这样的“熊孩子”,该怎么办?
暑假生活丰富多彩,经历了一两个月的“彻底放纵”。突然开学,轻松状态戛然而止,不少孩子因此患上了“开学综合征”,其多表现为厌学、注意力不集中、精神不振、睡眠不够、情绪不稳等。3岁左右的儿童因从未离开过父母,去幼儿园往往会产生分离型焦虑”;小学生群体则易发生“小儿拒校障碍”,有的是因面临换到新学校,需重建朋友圈,有的则是因“升年级”而表现出不适应;中学生则主要还沉浸在暑假疯狂打游戏、外出旅游的喜悦中,无法收心;还有的毕业班学生因处在“励志时期”,把学习计划安排得滿滿当当,从而出现紧张焦虑情绪。
对此,家长可从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应对。
生理上,家长需做好“后勤”,尽量提前1~2周调整孩子作息,形成“临学状态”,帮助收心;调整饮食,准备爽口又营养的饭菜,为大脑补充能量;让孩子劳逸结合,适当安排一些家务、户外体育活动等,为学习作“体力储备”,同时赶走煩闷的心情。
心理上,家长要积极引导。一开学,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便突然提高,交流一不顺畅,就“硬着来”。减少孩子的焦虑应从减少家长自己的焦虑入手,应镇静分析原因,合理应对。面对在幼儿园哭闹的小孩,切勿急于将他接回家管教,要培养他独立生活的技能,锻炼他做自己的事,让他感觉“自已很有能耐”;面对换到新学校的孩子,安帮他熟悉新环境,尤其对他想讨论的学校、人际关系的话题要重视,认真回答,不能回答则需寻求专家意见;面对中高年级孩子,可以与他一同进行学业“热身”,制定学习计划。特别是最易焦虑的成绩不好或追求完美的孩子,注意根据他的特征设计适合的道路,条条大路通罗马,不要强迫他按家长的意愿走。总之,家长切忌表现出过度担心和急躁,要理性给予孩子及时的疏导和帮助。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神经内科心理门诊主任医师 肖劲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