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着蓝天,许下心的目标。仰起脸庞向世界宣告,渴望飞翔的翅膀,哪怕天高。听元气满满律动的心跳,速度和激情,都值得骄傲。”2021年,一首热情激昂的歌曲在遵师唱响,成为无数遵师体育学子不懈拼搏的真实写照。
28次栏架、7次水池跨越,遵师学子孟帅在第十四届全国学生运动会男子甲组3000米障碍比赛中一骑绝尘,最终拿下一枚金牌。作为“杨家军”的成员,孟帅牢牢记着教练杨家根“决不放弃”的嘱托,顶住压力,全程领跑,拼尽全力,代表贵州斩获这枚时隔40年的全国综合性学生体育赛事金牌。
2015年,被称为国内越野跑圈“狠角色”的杨家根来到遵义师范学院,成为体育学院的一名教师。除了日常授课外,他组建了遵义师范学院户外运动队,在校内多个学院挑选优秀苗子,分成专业组和非专业组进行培养。孟帅便是在大学二年级时被杨家根收入麾下。
三年里,杨家根针对孟帅的情况制定了周期性和专门性的训练方案,并在训练中不断进行调整。孟帅的状态越来越好,从2019年到2021年,从3000米障碍到10000米,他拿了8块全国、全省大学生重要体育赛事金牌。
杨家根的学生逐渐在国内各大越野跑、户外运动赛事中崭露头角。在孟帅之前,有在第十七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取得女子甲组10000米冠军的张红粉,更有在2020上海马拉松、广州马拉松夺得男子组冠军的贾俄仁加等等。这支充满了“狠角色”的户外运动队,也被俗称为“杨家军”。
每天早上6点、下午4点,“杨家军”在学校东区运动场进行日常长跑训练,几乎从不间断。就算是在下雪天,也能看到他们奔跑的身影。今年1月,杨家根还带领着“杨家军”赴毕节的训练基地,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冬季高原集训。
就在孟帅夺冠的几天前,遵义师范学院武术套路队也在2021年中国大学生武术套路锦标赛中满载而归。教练种松带着10名队员,敢打敢拼,共收获了2金1银1铜。
这支队伍始终以“讲奉献、会训练、敢创新”为宗旨,不断传承和发扬中华武术精神,此前还蝉联3届贵州省青少年武术锦标赛冠军。
2021年6月的遵义,正是太阳最毒辣的时候,武术套路队的小伙伴们日复一日地进行着赛前准备。接受高强度的训练,身体的疼痛和伤病在所难免,在这个紧要阶段,队员们感到有点泄气。种松察觉到了队员们的失落,她打趣地跟他们分享学长学姐的故事,给他们鼓气,帮他们缓解紧张的心情。
细心的种松对她的队员们关怀备至,“是严师,也是慈母”,队长刘中永这样评价道。在种松的带领下,武术套路队队员们始终在赛场上展现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因此赢得了此次比赛的“体育道德风尚奖”。
2021年中国大学生跆拳道锦标赛场上也传来喜讯。遵师学子黄军获得乙B54KG冠军、曾智敏获得乙B49KG亚军,这是遵义师范学院首次参加国家级跆拳道项目赛事并取得重大突破。
黄军上场时,教练唐涌嘱咐他“专注动作要领”。紧张的黄军闭上眼、深呼吸,脑海里浮现出平日训练的点滴,逐渐平复,坦然走向对手。隔挡、截防、侧踢、下劈……黄军用扎实的技术和果敢的判断连克劲敌,挺进决赛。
回想刚开始备战时,跆拳道队的队员们显得有些手足无措,无论是体能还是技术都还有不足。唐涌不断调整训练计划,仔细研究各个队员的长板短板,有针对性地进行集中强化训练。
“韧带拉伤都是家常便饭了”,黄军说道,想把劣势转为优势,唯一的办法就是“练”。看着队员们身体协调性越来越好、动作爆发力越来越强,唐涌信心倍增。
在收获1金1银后,黄军、曾智敏不骄不躁,和其他队员一起,又重新投入到新的训练中,这是他们从唐涌身上学到的。这群初露锋芒的“旋风少年”想要登上更大的舞台。
在遵义师范学院体育学院,这样的突破不断在发生着。
2021年,与上海体育学院、中国乒乓球学院共建“遵义乒乓球训练中心”;获贵州省体育局批准建设乒乓球“省队校办”改革试点 ;获贵州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评估第二名 ;在全省大学生篮球赛暨CUBA选拔赛中获第三名(历史最好成绩);在全省大中学生田径锦标赛中获6金2银1铜,乙组团体第二名。
随着党中央提出“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不断开创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加快把我国建设成为体育强国”等要求,遵义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坚决响应党中央号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发扬不畏艰辛、奋勇拼搏的体育精神,凸显“师范性、民族性、地方性、应用性”办学特色,不断在民族体育、项目竞赛、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新的成绩,引导遵师学子投身于为实现体育强国梦而不懈努力的伟大征程中。
“当风声猎猎在耳边呼啸,挫折和困难也变得渺小,就算摔倒也会微笑。微咸的汗水,那是奋斗的味道。”如今,这一支支敢于拼搏、能打胜仗的队伍又开启了2022年全省大学生运动会的备战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