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浙江财经大学 - 《浙江财经大学报》

林晓燕:巾帼从戎 迷彩青春

2022-03-31     浏览(164)     (0)

本文介绍了林晓燕的军旅生涯,她从军两年,获得优秀士兵称号和嘉奖等荣誉,退伍后成为艺术学院学生。军旅生活让她成长,结识了可爱的战友们,这段岁月在她的心中永远熠熠闪光。


林晓燕,2019 年入伍,服役于陆军31617 部队,曾获“四有”优秀士兵称号、嘉奖等荣誉,2021 年退伍,现为我校艺术学院 19 级摄影 2 班的学生。

军旅两年,载誉归来。林晓燕用汗水与青春谱写了她热血难凉的军营诗篇,虽生逢盛世,仍勇担重任,将爱国之心化为报国之行,为青春抹上一层亮丽而又光荣的迷彩色。

携笔而从戎 赤心爱武装

毛主席曾在《为女民兵题照》中写下“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谈到参军的初衷,林晓燕动情地说:我一直很憧憬部队里的生活,觉得当女兵是一件很帅气的事。”

林晓燕自进入大学后开始关注征兵消息,多方了解各地大学生服兵役的政策之后,选择以地方形式从军入伍,经历三轮严格的体检以及政治审查,最终顺利参军,圆梦军营。

初入军营,先进行六个月的新兵训练,她所面临的第一关便是体能,俗话说:“男兵女兵都是兵,性别不是掉队的理由。”作为一名初出茅庐的女兵,林晓燕并没有知难而退:“一个连就是一个集体,如果一个人轻言放弃,所有人都受罚。所以再苦再累,每个人都会咬牙坚持。”当回忆起新兵挥汗如雨、勇往直前的日子,她还洋溢起了骄傲的笑容,我们一个连都是女兵,偶尔会跟男兵进行比赛,有些训练科目男兵还比不过我们呢!”

柔肩担重任 巾帼展芳华

部队严明的纪律增强团队精神,高强度的训练磨砺坚毅的信念,极具规律性的快节奏集体生活培养思想素质......正如林晓燕所说的:真正的军营生活并不是像电视剧那样日复一日地训练,而是需要兼顾学习、训练和工作,平衡好这三者,更多的是需要学会吃苦耐劳。”

素质始于培养与熏陶,艰巨在于重复且漫长。在军营里,部队的一天严格按照“一日生活制度”有序进行:起床、早操、洗漱及整理内务、开饭、操课、午睡或午休、课外活动、点名、就寝 9 项———比如每一位新兵需在早上吹哨前要把被子叠好,内务归整完毕,然后迅速集合喊口号,上午根据课程安排,穿插地进行队列训练或体能训练,到了晚饭后,部队还会安排看新闻、夜训的时间,在此之后是十分钟洗漱,最后就寝。

度过六个月的新兵阶段后林晓燕和她的战友们一同下连,虽然训练量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但随之而来的是参与对接连队各个部门的工作,比如话务员、卫生员、态势情报员等,林晓燕补充到:“各个专业士兵工作起步阶段都会有老兵带新兵,由此能帮助我们更快地适应下连阶段,更有把握的投入接下来紧锣密鼓的学习与工作中。”

自林晓燕从穿上军装的那一刻起,她就化身成了一座励志石,一面刻着勤奋,另一面书写着奉献。起早贪黑、刻苦训练、勤奋学习、严谨办公......每一件事她都紧紧握在手中,全力以赴,力争最好,给自己、给军营、给身上这身军装一份真诚的交代。时间来到 2021 年的 9月,林晓燕在退伍季被授予“四有”优秀士兵奖章以及嘉奖,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前者是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所颁发的奖章,奖章内涵为争做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中国军人。在这一份份荣誉的背后,是军队的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加上她自身锐意进取、实学实干共同作用下的结晶。

退伍不褪色 青春当炽热

当问起在军营里最大的收获时,林晓燕直言一群可爱的战友们就是部队带给她最大的礼物,每每训练遇到困难,她们都会拧成一股绳、铆足一口劲儿,为彼此呐喊助威。她回忆起在部队训练攀登的时候,因为自己手臂力量不足,整只胳膊都在抖得使不上劲,无法坚持爬到顶,是我的战友们,鼓励我不要放弃,耐心教我借力的方法,最后我终于成功登顶!而退伍之后,我更想念我的战友们了……”

白驹过隙,军旅两年时光不知不觉到达了终点站,但是这段岁月不会因退伍而褪色。从部队返校复学,有点不适应社会生活的林晓燕还分享了一件趣事:“我刚回来都不知道进出校园还要‘蓝码’的,前前后后居然在校门口花费了三个小时才顺利进校。”她忍俊不禁道。

也许青春有很多样子,林晓燕很庆幸,她拥有迷彩与戎装。为了心中的军旅梦,她义无反顾地入伍,献身军营,就是勇做走在新时代青年队伍前头的开拓者、奋进者、奉献者。

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时间之河川流不息,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当代的大学生们是可爱、可信、可贵、可为的,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戎装而升华,相信这段军旅日子在每一位拥有过军营岁月的大学生心中都会永远熠熠闪光、热血难凉。

21 财税一班 吕安圣